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西"巨石棺"与帝陵异曲同工 墓主疑似建文帝(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3 民间走访 “官皇屯”等地名暗示墓主身份
有意思的是,出土两座“三合土”棺椁的地方当地名俗称“官皇屯”,谐音为“棺皇屯”,按着壮话也可以解说为“皇帝的村庄”或“皇帝棺材村庄”。这在广西这个骆越民族腹地中,地名开头冠以“那”“禄”“渠”“板”“婆”等古骆越民族语言历史印记的村名,“官皇屯”这样类似带有皇字的村名显得相当特别。
王善初等人在对“官皇屯”地名历史渊源民间调查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之前有一位落泊的皇帝在这里避难居住了很久。后来也不知道这位皇帝是什么时候离开了。于是,当于民众便把这个皇帝居住过的地方叫做了“官皇屯”,通往村里的一处坡地称为“官皇坡”,当年遗留下来的一口井也被称为“官皇井”。“官皇井”一直保存至上世纪90年代末,仍是附近村民生活饮水之源泉。
当地类似的地名还有 “渠皇屯”,按照壮族当地方言译义为皇帝的池塘。相传明朝时期一位落魄皇帝时常到靠近此地的明江河边垂钓,一时吃不完的鱼便放生在这一片新挖的鱼塘里。久而久之,当地人就把此地屯名叫做了“渠皇屯”。
读过明史的人都知道,发生在600多年前明朝的那场“靖难之役”,明太祖之孙史称“建文帝”的朱允炆因实行“削藩”政策引起其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叛。建文帝在位四年后便被推翻,从此不知所终。数百年来,历史学家们都在苦苦寻觅,至今没有一个结果,这成了明朝史上一大谜案。
横县《横州志》及《徐霞客游记》有关建文帝曾“住持”于横县的“佛寿寺”十五年后,“恐有觉,复遁去”的记载。据此,王善初等研究人员大胆推断,当年建文帝离开横县后,有可能转道来到地处十万大山之中的上思再避难,最终郁死。而他的后人或他的忠实随从为了不在人世间显露建文帝的身世,以这种奇特的隐喻方式在现在的上思县“官皇屯”埋葬了他们的“皇帝”和“皇后”。
4 专家观点 建文帝下落考证寄托于考古发现
如果上思“三合土”棺椁的主人真是建文帝,那将是明史研究中最重大的发现。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商传称,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早在朱棣夺位之时,便已成历史之谜。朱棣自然是希望其焚死宫中的。但是他作为当事人,也对此说有所怀疑,因此当时即已有建文帝出亡之说。永乐以后,发生了杨行祥伪为建文帝案,其后关于建文帝下落之说渐不为人所关注。万历中,再有建文帝及其遗臣热,虽有张居正劝神宗不谈此事,仍为众人所热议,并有对建文帝遗臣后人的政策变化。
据南京明文化研究会和明孝陵管理局学者统计,目前关于建文帝下落的说法超过百种。关于建文帝下落研究,商传教授认为,目前依靠文献已无法找到答案,只能寄托考古发现。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行政学院《新视野》编辑部副主任、研究员高寿仙对王善初为首的上思与明代历史渊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表示了赞赏,他称,“这是值得重视的猜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明定陵发掘报告主要编写人王岩对上思出土的“三合土”棺椁是否建文帝墓持各50%看法。他以西汉晋王陵墓发掘为例,当初晋王陵墓周围也有守陵村、陵山之类地名,最后经过发掘得到了证实。因此,上思当地出现“官皇屯”“官皇坡”等相似特别的村名,不能小看和忽视。
王岩教授对“三合土”棺椁出土地现场已成变成了一个木片加工厂表示惋惜。他称棺椁出土地的地形地貌可以给研究人员考古研究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如历代皇陵都非常讲究风水,地形地貌破坏将影响研究人员判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