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乡村振兴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愁自古以来都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然而,近年来,相较于城市的迅猛发展,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乡愁也充满了浓浓的悲情色彩。这固然与作者体验、阅历和写作有关,也与当下乡村文化自信缺失不无关联。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乡村文化自信就是指乡村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的一种信心、信念,是乡民们对传统文化价值和自己理想信念的充分认定,对本群体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传统乡村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被作为落后的改造对象,乡村文化面临式微的境地。
  乡村文化式微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一个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人们对乡村发展信心不足。从农民来说,农业产业收入低,不如外出务工;从投资商来说,投资回报率不高,不愿意投资;从政府来说,农业不能成为拉动GDP增长的大马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一方面,因为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农业的生产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农业效益上,而忽略了农业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传统乡村有其丰富的民俗文化、乡土风俗,而当下的乡村,原本密切的邻里关系被利益损伤,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
  新时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推进乡村振兴,要把重建乡村文化自信提上日程并摆在重要位置。
  重建乡村文化自信,要避免以城市化眼光审视乡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但农村现代化不是都市化、城市化,振兴乡村也不是再造一个城市,因而不能按照城市发展的路子来振兴乡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认知上应树立并践行城市乡村均是承载幸福生活的人居环境的理念,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乡村的文化活力;注重挖掘乡村文化中原有的人情味、邻里互助、礼尚往来、诚实守信、集体意识等,避免现代城市发展的“社会病”对农村原生态文化的污染,重建并光大乡村文化中传统优秀文化生态。
  重建乡村文化自信,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坚持文化惠民,完善基础设施,激发村民文化自觉。近年来,我省“反弹琵琶”,在贫困乡村试点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目的就是激发村民参与文化的自觉性,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以文化自觉成就文化自信。
  重建乡村文化自信,重在加快农村发展。坚持城乡均衡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焕发农村活力;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真正让农民过上和市民一样的幸福生活。城乡发展均衡,城乡人民的身份与心态才能真正平等,乡村文化自信才能凸显出来。同时,乡村振兴中尤其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和恢复乡村原有自然生态秩序和文化环境中实现宜居,在不断创新农村产业新业态中实现宜业,在发挥特色谋划全域旅游中实现宜游,在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中增强发展自信,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的精神家园中增强文化自信。王庭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