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母亲节:别人的和自己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论坛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人民网》社会频道5月13日组织了一个关于“我们该不该有自己的母亲节”的专辑:编辑吕冰同志在按语中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过着别人的的母亲节,中国应不应该有自己的母亲节?”显然这是针对去年以来有人力主设立中国母亲节、并将在今年五月十八日(孟子生日)举办首届中华母亲节而发的。对此,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在世界上已经有了通行的母亲节之后再设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
    当今的世界越来越“小”,不同国度之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容易和频繁,文化上的趋同心理也越来越强。世界通行的一些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护士节等,经过国家认可进入中国,已经成为法定节日;另一些民俗类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等,并未经过国家批准引介,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可。当然,这些节日在走进中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而一旦一种文化符号被普遍接受以后,它就不仅是“别人的”,同时也是“自己的”了。
    这些年,人们对设立节日的兴趣有增无减,不少人在那里倡议设立中国自己的情人节、读书节、母亲节,理由大抵都是为了继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需要继承弘扬,但靠多设立节日决不是根本有效的措施。我们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固有的传统节日,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加以保护,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向世界推介。但在原来我国没有节日,而世界上已经存在着通行节日的领域里,再设立这样的节日,在我看来未免有叠床架屋之嫌。
何谓“别人的”,何谓“自己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心态。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是不应该有这种狭隘的心理的。全世界共有的,就不是“我们的”了么?在全世界共有的之外,另外设立“我们自己的”这个那个,究竟是一种大家风范还是小家子气呢?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时期,都是敞开胸怀、敞开国门接纳吸收国外文化的,为什么在人们走向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中国正在实现大国崛起的今天,非要搞一些“自己的”这个那个来与“别人的”东西来抗衡呢?这样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据说倡议设立母亲节的具体时间是农历四月初二(公历五月十八日)。所以选择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孟子的生日。孟母的生日已无可考,拿孟子的生日来充当,也说得过去。孩生日,母难时也。生儿育女,是母亲的伟大使命。以这一天为母亲节,自然是为了树立孟母这样一个伟大母亲的典范形象。尽管孟母教子的故事今天看来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我还是认可这样一位母亲的伟大形象的。她望子成龙,也终于让儿子成了“龙”,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有贡献的。但是,她的做法是否都值得今天的母亲们仿效,还可商榷。孟母教子的主要故事是“三迁”、“断杼”。当代的不少母亲们在这方面比起古代的孟母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不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为了“择校”,不惜代价一迁再迁,甘愿辞职当孩子的“保姆”,其良苦用心自然无可厚非,和孟母相比毫不逊色。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一定有利,现实的答案却大多并不理想。
    另外,我们知道,世界通行的母亲节是没有固定具体时间的,只是确定在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至于为什么要定在这个时间,好像也没有什么说道。这种节日时间的确定方式显然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但是,在我看来,恰恰说明,世界通行的母亲节是一种完全平民化的节日,是给天下所有母亲的礼物。不是只有那些功成名就的母亲、那些教子有方的母亲才可以过节、才可以得到儿女们的感恩回报,只要是母亲,就为我们人类的繁衍做出了贡献,就应该受到尊敬和爱戴。相反,如果设立了一个巨大的道德牌坊在那里,固然可以使有的母亲见贤思齐,但对多数母亲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在这一天里大讲孟母教子的成功故事,会不会让许多母亲自惭形秽?从儿女来说,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母亲不如孟母那样伟大、那样成功而轻视甚至抱怨自己的母亲?这样说绝非危言耸听,认真推想一下就知道这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也就说明,以历史名人来确定节日时间并非最佳选择,难免利弊共存。而世界通行的母亲节就避免了这种弊端。
    中国的母亲啊,,为什么就不可以融入世界母亲的大家庭呢?真不知一些儿女们是怎样想的。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