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图书漂流 莫让起点变终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眼下,“图书漂流”早已不是新鲜词。随便走进江苏某一个城市的公园、广场或者购物中心,你都有可能和“图书漂流箱”不期而遇。从前两年热闹一时的“地铁丢书”,到如今江苏各地掀起的“漂流驿站”,全民阅读也搭上了“共享”快车,从单纯的私人化阅读向共享阅读迈进。然而,图书漂流并非一帆风顺,各地图书“漂不动、漂不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让图书漂流真正实至名归,这不仅考验市民的文明程度,也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
  在图书的实际漂流过程中,图书丢失、还书超时是普遍现象,更有人借换书之机投放非法出版物,或以旧换新,还有些回漂的书上留下了读者不文明的印痕。
  图书漂流为何漂不动、漂不远?首先是市民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根据省全民阅读办的一项摸底调查显示,省内绝大部分图书漂流点的图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采购、社会募捐和个人捐赠。有政府采购和广泛发动捐献做兜底,漂流图书的来源得以保障。但俗话说,“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知道珍惜”,面对崭新、免费的漂流书,部分读者难免会有贪小便宜的心态,“不拿白不拿”或者图书到手后随便丢弃,不仅浪费了图书资源,更让图书漂流这种形式陷入困境。
  图书漂流乱象的背后,还凸显管理的难题。作为一项可以带来文明城市加分的政绩工程,许多单位申报积极性很高,但往往漂流书屋/书箱/驿站建立后,后续管理热情不高,导致漂流的质量难以提升。
  如何维护图书漂流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省内不少地方都进行了探索。南通市全民阅读办分两批次累计投入10万元图书,用于“鸟巢书屋”图书的初始投放和补充,各区全民阅读促进会、阅读办负责后期投入和日常管理。例如崇川区由鸟巢书屋临近报亭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区里每月补贴200元管理费;港闸区、开发区、通州区由临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服务者进行管理。宿迁采用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管理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由市图书馆安排专人巡查管理,定期对图书查验、补充、流转,保证正常运行。张家港则在文化志愿服务驿站发放图书捐赠证书,填写漂流卡,盖上图书漂流骑缝章,漂流满十次或捐赠满十本书,便可获赠奖品。
  这些办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书漂流的正常运转,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应止于管理层面。图书漂流作为书的共享模式,是“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文明价值观的呈现。在共享精神下,一本书的顺利分享不再仅是阅读的传递,更是信任的传递,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时代的问题,需要新时代的解决思路。如何既能体现开展图书漂流的初心,又让图书漂流真正变成诚信的“接力”、智慧的共享?移动互联时代,利用创新技术实现漂流图书的创新管理是打通“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的“利器”。
  在江阴,“香山书屋”是一个知名的全民阅读品牌,其倡导的阅读志愿服务,成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的案例。“香山书屋”在江阴发起的“书香漂流公益项目”,或许正因为把握住了互联网时代的脉搏,才在当地成功地进行了实践并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书香漂流公益项目”采用线下“漂流书箱”与线上“全民阅读、志愿风采”书籍借阅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在公共活动区域设置“漂流书箱”,书籍统一用软件系统管理,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图书封底的二维码实现分享、传递;志愿者也可根据扫描者的注册信息对图书进行追踪与催还,加之志愿者定期对漂流书箱进行维护,确保书籍与书箱的常态化运作。目前,维护漂流书箱的志愿者已形成团队化运作,并通过“时间银行”系统吸引普通市民,捐出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义务维护工作。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前沿技术和碎片化时间管理,这个项目迄今吸引了超5万人次参与图书共享漂流。
  由此可见,保证“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畅通,说到底要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思路与创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在图书漂流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共读共享”成为书香江苏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徐宁 尚宇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