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财富追求中的文化态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第九届“文化讲坛”荣幸地邀请了章含之、于丹、敬一丹三位女士畅谈“和谐文化与人文情怀”,她们温情细腻的阐述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我想从经济发展和市场原则的角度再作一点补充。 
  有人计算过,过去150年间,世界人均收入翻了20倍,人口翻了5倍,总的产出为此增加了100倍。如果要让今天的人口用150年前的技术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准,则需要100个地球。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且,只有一种选择。 
  过快的经济增长和过多的财富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之推动。我们面临的问题始终是:面对财富的增长,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化态度? 
  财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象征,核心是市场经济中的利益驱动,利益驱动的核心是利己主义。由于利己的欲望是无限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可能也是无限的。所以,建立在成本、收益原则基础上的制度也是合理的、至上的。在亚当·斯密看来,在这种制度制约下的个人利益实现最大化,就会增加全社会的福利。 
  但是,资本的增殖原则一方面以个人贪婪为动力,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助长了个人的贪婪。并且,利益和财富的最大化,必须建立在相应的资源配置之上。而资源是有限的。怎样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又要依据市场的供需规律进行自发调节。 
  所以,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是否按市场规律办事?怎样按市场规律行事?这就涉及到道德问题,从而就涉及到文化态度。在财富追求的过程中,情感、道德被纯粹的资本抽象、省略以后,又在如何对待资本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包括资本对权力的凌驾,行政对市场的垄断,合法伪装下的洗钱行为,经营者对消费者的傲慢,以及教育、医疗、就业“三难”对平民生活的挤压等等。一个缺乏人文情怀的社会,是很难做到和谐发展的。 
  因此,财富的增长并非一定能自然实现道德的增长。换句话说,市场和资本并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假如我们忽略了道德关怀和人文滋养,轻视了和谐共生与公共理想,那么,社会福利大幅增加了,却会带来“丰饶的恐慌”,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生产效率提高了,却会对社会公平表现出近乎苛刻的“零度宽容”,也就是说,可以无视人民群众在社会资源公平分配方面的正当诉求。财富增长,由于仅仅被定义为一种交易方式或是交换行为,而更在乎结果却会丧失其道义上的正当性。 
  三位女性嘉宾对人文情怀的温情阐述,使我们看到了市场动力以外的文化力量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和谐文化和人文情怀,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但与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认识和精神境界有关;是关于人的问题,体现了人的价值观念,它触及的问题主要是:人与自己的矛盾(内在关系)、人与他人的矛盾(社会关系)、人与国家及自然的矛盾(环境关系)。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矛盾及其关系,意味着人可以体面地、有尊严和有价值地活着,意味着一种和谐共生的文化张力正在扩充你的胸怀和净化你的灵魂,意味着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财富和道德在同步增长中可以被有效地进行自然调节,意味着在我们的人生资产负债表上,将会拥有价值无限的优质资产并且可以在彼此间实现共享!
作者: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尹明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