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谁可称“国学大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葛剑雄教授8月14日在《新京报》发表的《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吗?》一文,遭到了质疑———季羡林先生不是“国学”大师吗:季先生关于中华文明、东方文化的一系列学术论点,都在海内外学界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难道还称不上重大学术贡献,配不上一个‘大师’的称号?”(8月 16日《东方早报》)
但“季先生关于中华文明、东方文化的一系列学术论点”都是哪些论点呢?作者没有举出只言片语。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一般地发表看法,是不能被称为 “学术论点”的,“论点”需有“学术”做基础,没有“学术”做基础的“论点”,只能称作“感想”而已。季先生近年确实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华文明、东方文化的”一系列感想,又因为季先生是学界硕儒而且硕果仅存,所以他的这些为 “感想”也就引起了较大反响,但其“学术含量”到底有多少?这些感想其实并无特别之处,早就许多普通人说过,也许确有价值,但与“学术”的关系似乎不大。“国学”是一门“学术”,“学术”需要“研究”,“研究”需有“成果”,“成果”必须“丰硕”,所谓“震古铄今”,庶几可衬“国学大师”之名。鲁迅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弟子,先生也曾躲在老屋中抄古文碑帖、校勘古籍,研究中国小说源流,是认认真真搞过“国学”的,并有不朽“成果”传世,然而鲁迅先生却配不起“国学大师”的名号———与真正的国学大师相比,只能属于“业余”之类。
有一种误解,把“国学大师”当成了一个书橱,以为某某学富五车就是“大师”了。其实非也。往往与此相反,从事“国学”者最需要的是“专”而不是 “博”,因为在某一局部用力太多而无暇“博览群书”,以至显得学问并不怎么好。其实“学富五车”而没有“研究”,或者只是在运用上得心应手,都与“国学”无关——— “国学大师”往往与“文学大师”不可兼得,甚至“国学大师”在文学上还表现得相当低能,自宋代以来,真正的“国学大师”鲜有诗文脍炙人口,正因为“国学” 乃“学术”之“学”,非运用之学。“国学”谁配称“大师”?在如今“大师”泛滥成灾的时代,似乎谁都可称“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书法名家,一死之后,国人就赶紧以“国学大师”相谥,但书法之学并非“国学”,也许可以归于“当代大儒”蒋庆所谓的“国学”之内,但绝非“国学大师”之 “国学”。
不能不提到曹聚仁先生。读其《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当对“国学”望洋生叹,而如今随处可见的“国学大师”之类,直如草芥而已。聚仁先生家学渊源,广承名师,师事考据学大师单不庵先生,22岁时听章太炎先生讲课,所做课堂笔记即成太炎先生之重要学术著作———《国学概论》。曹先生一生浸淫国学,自己不敢称 “大师”,也没有人敢称其“大师”———因为“大师”并非一顶可以随便奉送的高帽。不相称的奉送,不惟将使众多前贤蒙羞,同时也让“国学”一词堕入泥溷。
作者:翟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