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印青高希希等谈:崇德尚艺 开拓文艺新天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摘自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之际,11月5日,中宣部、人事部和中国文联联合召开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56名文学艺术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时代的信使和歌手;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做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奋力开拓文艺的新天地;以德艺双馨为终身奋斗目标,做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此,这56名文艺家堪称典范。
  “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文学艺术家们的崇高荣誉,更表达了党和全国人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为了在文艺界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进一步形成崇德尚艺、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职责,我们特发表三位此次获得“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文艺家的文章,以飨读者。 
              
  感恩与守望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查明哲
  多年来,我的心中一直涌动着一种感恩的念头。因为我深感:艺术、人民、祖国和党,对我真是太厚爱了;我对她们所做那么浅显微薄,她们却赐我如此深长厚重,给予我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也常常眼含热泪,因为,我对包容一切的生活怀有深沉的感激之情!
  我感激已长眠的父母。从小在他们身边,受到以情诚诚实实做人、用心认认真真做事的言传身教。不但让我从最基本的人情体察人生,还让我充分了解人伦的根本原则。从这里出发去解读戏剧情境中,那些千差万别的人心微妙与千变万化的人性可能,戏里戏外,就有了稳固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观察角度。
  我感谢亲爱的祖国和党对我的多年培养。自1979年以来,党和国家给了我一次次学习、深造、实践的机会,并不断给予我荣誉和鞭策。祖国和党如母亲一般,如果没有他们扶我上路、引我向前、给我知识与力量、教我学艺和创作,又何来我今日的一切?!
  我感激古老常青的戏剧艺术。我在不断地创造着戏剧作品,戏剧艺术则时时刻刻在滋润、更新着我的生命和灵魂。她让我更多地懂得了真、善、美的高贵,增长了我更高的生命温度与激情,教会了我更美的思想、真理与良知!
  我感激为我艺术人生导航引路的老师。中国戏剧集中表现了中国艺术舞台背后几代导演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生命历程。我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完成前辈们的遗作,有创造性地发展并保持艺术精神和舞台风格的高度一致,是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无比宝贵、应该延续的艺术精神和价值取向。
  我感激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帮衬扶助了我。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永远与眼前大山般的前辈、身边群峰般的艺术家群体血肉相连,声气相通。
  近30年来,多少戏剧艺术家们的探索和成果,风云际会之机、群贤毕至之盛、少长咸集之力,我都赶上了、感受了、分享了、吸纳了。于是,当新世纪中国戏剧舞台艺术创造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手里的时候,我们色彩缤纷的舞台实践和思考探索,就显现出从师长们身上学习继承的和自己思考创新的东西的融合,就显现出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中和广采博收的资源吸纳整合中的纵深背景与丰富多元,就显现出历史、时代背景下个性创造与自由探索的独特价值。
  我感谢千千万万聪慧热诚的观众成就了我。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在剧场,一个导演的生命力也在剧场——在与演职员们的共同探索和审美创造的过程中,在与观众们情感与共、呼吸相随的现场。
  与舞台艺术家们一道,在充满无限创造可能性的戏剧空间里泼洒创作热情和生命激情,使我的创造力无限放大,不枯不竭;而观众的认可和厚爱,恰是我信心增强、创造不止的动力。
  与我常常涌动的“感恩之心”交织而来的,是不断激励我的“守望之责”!
  我常问自己,用什么来回报哺育我成长的祖国、人民和党?以什么来装点舞台、家园和生活?在民族和人民伟大的事业中,个人的努力纵然显得很渺小,但是很可贵。那么,向哪里努力才能表达我的感恩心情?有感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注重人文关怀”语重心长的号召,我要求自己成为一名这座精神家园和人类价值核心的守望者。
  这份“守望”是为时代、生活、社会、人民所需要的。生活需要艺术。时代需要艺术,人民需要艺术,民族需要艺术。作为艺术工作者,我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我应该做一名尽心、尽力、尽情、尽爱,恪尽职责的守望者!
  构建和谐社会,重振中华文明,令我萦怀的就是“人”的建设。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面对枪炮刑具还是财色酒具,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置身逆境,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人,保持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生意义,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感人民、祖国、生活之恩,就要以高尚、深刻、精美的艺术创造回报人民、祖国和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讲话中指出:“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在人民的养育中成长的我,应该在感知、体验和表现人民的伟大中探索、认知和创造艺术的伟大!
  
  热情讴歌时代精神
  总政歌舞团团长 印青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就对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军队的作曲家,应该也必须肩负这样一种使命:就是要用音乐塑造党的形象,用旋律讴歌时代精神,让人们在歌唱和欣赏这些作品时,从内心涌出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更加坚定地与党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未来。歌曲《走进新时代》、《在灿烂阳光下》、《世纪春雨》、《江山》、《心在歌唱》、《一切献给党》、《永远跟你走》、《西部放歌》等,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创作并获得成功的。
  创作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要求词曲作家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使创作的音符随着时代的旋律一起跳动,还要让创作歌曲成为时代精品广为流传,不仅要求作品具有崇高的境界,而且要温暖人心、贴近百姓。比如创作《走进新时代》,开始第一稿写得很有气势,也很流畅。但经过仔细琢磨,我感到新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仅靠外在的情绪渲染,甚至虚张声势,就会显得苍白,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采用倾诉、深情又气势磅礴的旋律,明快又刚柔相济的节奏,力图用优美朴实的音乐语言表达民众发自内心的呼声,使这首作品获得了成功。
  加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必须大力提倡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生活。这些年我以建设先进的军旅文化为己任,经常下海岛、上高原、走边防,从部队作战训练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我把军魂意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贯注在音乐作品之中,先后创作了《边关军魂》、《军歌声声》、《潇洒女兵》、《班长》、《兵》等一大批反映军营火热生活的歌曲,唱出了新一代军人的豪迈气概,发挥了培育和激励官兵战斗精神的作用。
  我认为,优秀的军旅音乐,不是单纯追求漂亮的旋律,而是在作品中能反映出广大官兵的真情实感,更要着眼于用高尚的音乐文化引领官兵,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我把这些想法与同行们进行反复交流,有一次同词作家李峰谈了整整一夜,并共同创作了歌曲《当兵的历史》。后来,我又创作了《出征歌》、《士兵的桂冠》、《不要问为什么》、《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等一大批反映当代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的歌曲。这些歌曲突破了个人小情绪、小感情,唱出了凝聚群体意识的大情操和自豪感,在部队广为流传。
  为了给部队提供既有教育意义又为官兵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这些年我用心体察官兵情感及音乐需求,注意吸收当代流行音乐的优长,运用揭示和描绘内心情感的手法,创作了《年轻的士兵》、《芦花》、《在和平年代》、《战士与母亲》等一批抒情歌曲,抒发军人的情怀,满足官兵的情感需要,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喜爱。作为一名作曲家,每当我听到部队官兵在演唱我写的歌曲,看到军旅音乐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就为自己尽到了党员的义务和军人的天职,而感到无比的坦然和欣慰。
  
  回报时代 创造精品
  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导演 高希希
  作为一名从事影视文艺工作的军人,我自感有更多的责任。我喜欢去表达英雄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经历,展现给普通观众和平年代的军人生活,或是回忆战争年代的英雄们出生入死,来祭奠先辈的伟绩。英雄不仅仅是在战场杀敌的将军,还有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他们正是因为平凡才更加彰显了时代的伟大。
  能够得到今天的殊荣,应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我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在党的教育下,认知对道德的标准,形成了有意识的价值取向,使得我的人生观不断完善;二是在工作中,对于创作影视作品,不断地深入自己的内心去感悟,并且将所见所想以平常心去表达,在创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再去试图打动观众。
  拍摄电视剧《结婚十年》的时候,那些没有边际的理想和无奈的现实很多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将自己的心境放到了创作中。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认识到:人不能惧怕生活的苦难,一定要有继续前进的勇气,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他所遭遇的苦难,让无奈的惆怅在理想的信仰面前消亡。我把男主人公的名字定为“成长”,是想要告诉大家,人是在成长的,我们的社会也是在成长的,都需要一个过程。讴歌时代精神,一切才能更加美好。创作也正是这样才可以打动观众,编造的故事永远不会真正碰动他人的内心世界。
  道德标杆也是“与时俱进”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道德标杆。在拍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时,我认识到:这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的故事片,抗战时期的道德标杆是什么?我想,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道德意义就是抗日。抗日是一个人行为的大节,当时的时代英雄就是抗日英雄,应该在他们的身上呈现一种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剧中,主人公姜大牙的成长,清晰地展示出一个时代对他的召唤和引领,他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道德标杆在一个个体生命上的集中呈现。
  我的岳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临终前,厂领导询问他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他提出的请求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都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普通的党员,他希望去世后,能够在他的遗体上盖上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他普通的一生,追随着自己的理想,用一个党员的道德标准走完自己的人生。当时,他的临终遗言让我震撼,这是信仰的力量!当时我意识到,这可能正是我要找的那种灵魂。感谢时代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懂得了去爱,去付出,去承受。
  由此,我们影视文化中应该自觉地把道德理想和信仰力量与主人公的人生价值追求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道德理想和信仰力量是衡量生命价值的决定性的砝码,也是个体生命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生命取向和道德目标。
  因为影视剧对观众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影视剧应该通过正面的、良性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引导大众自觉地进行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的文化和意识,附着于影视剧这个载体,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在民众中产生越来越广的影响,甚至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的影视剧工作者,在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同时,也有责任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努力创造精品,在银幕上呈现更多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人物和故事,自觉地把自身的创作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使命联系起来,通过银幕上的形象,具体入微地将社会主义道德传播到每个民众的内心,使民众在道德的引领中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