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自杀:弱势群体的最后抗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网络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每朵乌云都镶着银边,但,每道阳光下,往往也藏着黑暗。当金砖四国的成功广受注目,外资抢进、国际热钱也纷纷涌入时,这些国家固然受惠于经济起飞,但民众却未必能雨露均沾。
    拜网络科技之赐,印度十余年来宛如插上了翅膀,翩然有一飞冲天之势。但事实上,在庞大的11亿人口中,有多达八亿人一天的生活费不到二美元,他们没有能力搭上科技和全球化的翅膀,把自己从一代传一代的贫困无知中拉拔起来,却可以从媒体影视中,看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如何享受,相对剥夺感因此更加深刻,加上外国公司纷纷抢进印度,科技人才和外包人员当红,工资愈来愈高,导致物价、教育与医疗费用都跟着涨。印度社会原本就严重的贫富差距,为之更加扩大,弱势者的挫折感与绝望感也随之更为刺骨。

    最明显的是农民自杀问题。印度的农村占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这些底层庶民的生活就是印度的主流生活态貌,而每年农村总有数千人选择自杀,原因通常是经济问题。

    印度有句形容农民的话,讲得万分悲哀:“生于债,活于债,死于债。”庄稼人看天吃饭,日子本来就苦,三不五时再来个歉收灾害,往往就无米下锅。银行不肯放款给这些穷光蛋,他们只好找乡间的私人钱庄借钱。钱庄利息当然要得凶,可以高到20%,担保品当然就是农民的田地。但因为利息太高,债款迅速膨胀,经常很快就超过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换句话说,许多人从借钱的第一天开始,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成了钱庄的农奴。

    庞大的经济压力,无望的未来,沉重的家庭担子,让很多人最后选择自杀。更糟的是,就算借款人死了,钱庄也不允许家人抛弃债务,父债必须子还,债务会继续挂在下一代头上,甚至不乏一出生就负债累累的状况。在债务中出生,在贫穷中长大,再怎么辛苦耕作也没有摆脱债务的一天,最后还是在债台高筑中死去。这样的人生,你不能怪他想提前毕业。

    印度年轻女性的自杀率也高得惊人,居全球第一位。1991年每10万人自杀率是9.2人,2004年一项针对10到19岁女性自杀率的统计,是每10万人有148人(英国是2.1人),而且女高于男,男性自杀率是每10万人有58人。这相当不寻常,因为全球自杀率统计是男性约为女性的三倍。可见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印度,女性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压力。

    无独有偶,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情形。最近《华盛顿邮报》报导指出,大陆女性自杀率比男性多25%,而且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倍。其中又以农村年轻女性自杀最为普遍,她们平均只受过五年小学教育,月收入才13美元,42%的家庭面临经济压力,38%遭到家暴,以致于自杀年龄逐渐下降。

    自杀者固然有其身心因素,但弱势者明显偏高的自杀率,却是社会资源分配失衡的确凿罪证。然而,当万千弱势者以自我了断,集体向体制作出最后一声沈痛的控诉时,有权力为他们做点事的人,却总是充耳不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