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请“免礼平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提倡国学,郑州市晋唐书画学校把自己印制的10万本《弟子规》,无偿赠送给市内小学,作为学生自律和书法选修课。24日上午8时50分赠书开始,为了表示自己推广国学的决心和诚心,晋唐书画学校张森校长跪着将书赠到学生手中,令现场的人惊讶不已(6月26日《扬子晚报》)。

  据张森校长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对国学下跪,是我要推广国学的决心和诚心。振兴国学必须从孩子们抓起,这正是我免费赠书的缘由”——我并不怀疑张森校长的虔诚之心,推广国学从孩子抓起也确实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一方面,国学书籍能传授给孩子们必备的历史、天文地理、自然基础、社会家庭、历代兴衰、文化变迁等道理,另一方面,这些传世佳作可使他们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人文精神支柱。

  我的感觉是,这些年“国学”又热闹起来了。国学自然可以理解成“中国人的学问”,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当代的国人对待传统的国学,自然需要用批评、改造、面向未来的精神。至于张校长对国学典籍如此虔诚的“下跪”,就有些大可不必了。著名国学研究者汤一介曾说:“如果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只是抱残守缺,哪怕是把古人非常有意义的话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我想也很难使中国文化复兴,更不可能使中国文化对现代文明作出贡献,搞不好甚至会陷入‘国粹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之中。”事实上,国学中儒家“人治”的治国之道、关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方面的部分内容,由于与法治精神及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都是应当坚决扬弃的。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中,记载了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的设坛讲演的场景:“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个头戴印度帽。”言语之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鲁迅认为,“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同样的道理,国学也不该“神秘化”,不该存在与普通民众的“隔膜”。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伟人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对待国学也需要这种“站起来”的眼光。让普通民众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和作用,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庄子》有这么个故事,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在东郭子一再追问下,庄子答道: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大道若拙,大道若简,国学之“道”,也就在“寻常巷陌”、就在“总角童子”的琅琅诵读声中。如果一提到国学二字就得诚惶诚恐、把国学搞成一门高高在上的学问,恐怕是与发扬光大国学的初衷南辕北辙,长此以往,国学也不是没有被“捧杀”甚至“跪杀”的可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