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成绩喜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访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主任束沛德
  在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之际,本报对该奖评奖委员会主任束沛德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本届评奖工作的有关情况和获奖作品的情况。 
  记者:目前,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2004——2006)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已经揭晓。该奖是经中央批准的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影响广泛,备受关注。您能介绍一下本届评奖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吗? 
  束沛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儿童文学创作,促进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重要文学奖项之一。本届评奖自今年3月开始筹备,历经征集参评作品、初选、终评三个阶段,到11月底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13部(篇)获奖作品为止,历时九个月。评奖工作自始至终是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本届评奖办公室于5月15日向中国作家协会43个团体会员单位及全国217家出版社、19家少儿报刊社发出《关于征集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到7月15日为止,共收到30 个省区市作协、51家出版社、9家少儿报刊社推荐的参评作品302部(篇)。这是本奖设立以来收到参评作品最多的一次。在302部(篇)作品中,为数最多的是小说,共100部。其次是青年作者短篇作品53篇;再次是童话44部。其它各种体裁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科学文艺、幼儿文学、寓言、理论批评文章等,共105部(篇)。 
  记者:如此多的参评作品,对评委会来说也是个挑战。评委会在本届评奖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保证评奖的公正、顺利进行呢?请您介绍一下评奖过程。 
  束沛德:初选工作由20位年富力强、熟悉儿童文学创作现状的评论家、作家和编辑组成的审读小组承担。初选审读小组的成员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分工阅读了所有参评作品,于9月19日至23日又进行了为期5天的集中讨论,交叉阅读,交换意见,反复斟酌,逐步筛选,然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28部(篇)作品,作为提供给评委会审读备选的篇目。 
  终评工作由13位在儿童文学方面有相当成就和影响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奖委员会承担。本届评奖委员会的组成,更新的比率达到了70%;京外评委7人,占评委总数的1/2以上。从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评委会成员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各自阅读了初选审读小组推荐的28部(篇)作品。11月28日至30日召开了评奖委员会全体会议。在评委会上,评委按照《评奖试行条例》规定的程序,在审读小组推荐的篇目以外,另提出两部(篇)作品(一部童话,一篇青年作者的短篇小说)补充列入备选篇目。这样,进入终评的作品共有30部(篇)。对这些作品的成就、特色及不足之处,评委们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讨论,对它们的成败得失作了比较、对照。在这基础上,进行了两轮无记名投票:第一轮投票,从30部(篇)备选作品中筛选出23部(篇)列入终评正式选票;第二轮投票结果,23部(篇)备选作品中有13部(篇)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2/3的票数,当选为本届获奖作品。 
  记者: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对我国儿童文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您觉得这届评奖的圆满成功有些什么经验? 
  束沛德:第一,严格按照《条例》办事。2004年2月10日中国作协书记处审议通过的《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试行条例》,对评奖的指导思想、评奖范围、评选标准、评奖程序、评奖纪律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本届评奖按照《条例》的精神,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坚持少而精、宁缺毋滥的原则。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儿童文学中幼儿、儿童、少年三个层次。在评奖程序上,评委会补充列入备选篇目的两部(篇)作品,都是按照《条例》的规定,由三名以上评委提议,并获得不少于半数委员赞成的。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的获奖作品,必须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2/3的票数者,方可当选。 
  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本届评奖无论是初选审读还是评委会终评,都采用由 
  评奖办公室提前邮寄参评作品的方式,保证审读小组成员和评委有足够的阅读作品的时间。认真阅读参评作品,这是搞好评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展开充分讨论。初选审读小组和评委会在认真阅读参评作品或列入备选篇目作品的基础上,展开了热烈的、充分的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直率坦诚,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得到了沟通、交流,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 
  记者:从评奖结果看,这届获奖作品和以前的获奖作品相比,有什么特点? 
  束沛德:一是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令人刮目相看。这次获奖的作家中,既有宝刀不老、至今保持充沛创作激情的老作家葛翠琳,也有正处在创作旺盛期、思想、艺术上日趋成熟的张之路、曹文轩、常星儿、彭学军;而尤为令人喜悦的是有8位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他们是三三、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谢倩霓、李学斌、张晓楠、韩青辰、李丽萍。这些青年作家起点高,文化素质高,对文学执着追求,创作准备充分,思想艺术上成长都比较快。如三三,2004年她刚获第六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的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时隔三年,她又奉献出一部让人眼睛一亮的、细腻描写花季少女心灵成长历程的《舞蹈课》,新颖、别致的叙事方式,优雅、流畅的语言文字,确实让人惊喜不已。这些年轻作家已形成一个相当整齐、强大的方阵,他们与上世纪80年代走上文坛的中年作家一起,已成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繁荣的希望所在。
  二是农民和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更多地进入作家的视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儿童文学大多反映城市尤其是大都会少年儿童的生活,对农村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关注、表现得很少,有时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次获奖作品的题材、体裁虽说仍呈多样化,校园情感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幻想文学、纪实文学等等,应有尽有,但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农村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如李学斌的小说《蔚蓝色的天空》,真实生动、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农民工子女由乡村进入城市后的遭际和心理变化、精神成长,显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常星儿的短篇小说集《回望沙原》,则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生活在荒僻、穷困的辽西农村孩子们的境遇命运,从那草甸子、沙原特有气息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与命运抗争的艰辛、坚韧。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以其悲悯情怀和优雅、浪漫的笔调,描写了一个来自城市的女孩和一个乡村男孩在特殊年代面对苦难所表现出的美好人性和“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张晓楠的诗集《叶子是诗的羽毛》,富有乡土气息,浸透着大自然浓浓的绿意,其诗情画意、乡趣乡韵,均来自作者长期浸泡的乡村生活。所有这些笔触伸向乡村、田野、沙原的作品,极大地扩展了儿童文学的版图,拓宽了小读者的审美视野。 
  三是思想、艺术上的探索、追求、创新有了新的收获。文学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文学艺术就不能发展,不能前进。鼓励创新,也是文学评奖题中应有之义。这一届获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童话,还是诗歌、散文,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法、风格、语言上,都显示了作者探索、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就以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黑焰》来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藏獒格桑这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不仅鲜明地表现了它勇敢、忠贞的性格特征,而且准确地揭示了它的心理活动。作者按照“野生动物就是野生动物”的观点来着笔,尊重动物和动物世界的规则,没有过于直露地、牵强附会地联系人类世界,折射现实生活,赋予更多对人性弱点、社会弊端的反思。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艺术魅力的动物小说,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谢倩霓的小说《喜欢不是罪》,在立意、情节、结构、语言上也都有新意,没落入一般校园情感小说的俗套。韩青辰的报告文学《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直面现实,直面少儿成长危机,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作者可贵的勇气、责任感、人文关怀。葛翠琳、彭学军等的作品,在语言文字的优美、简洁上,也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试行条例》规定:“一般情况下,获奖作品不应超过20部(篇)。”这一届获奖的总共13部(篇),参评作品多,而获奖作品比前几届都少,是什么原因呢? 
  束沛德:从评选结果来看,获奖的13部(篇)作品都是本届评奖时间跨度内的上乘之作、优秀之作,基本体现了当前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和在思想上、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准。尤为可喜的是,本届获奖的13位作家中,有9位是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其中不少是生气勃勃、富有创作潜力的青年作者。 
  之所以获奖作品相对较少,是由于评委们都讲究质量,以质取胜,宁缺毋滥,力求评出的作品,在思想艺术的总体水平上不低于历届获奖作品。同时,每个评委作为一个选家,鉴赏眼光、审美个性和评审尺度不尽相同,因而使一些颇有水平和特色的作品未能获得评委总数三分之二的票数而落选。我想,最好的弥补办法是加强评论。周扬同志曾经说:“评奖也可以叫‘奖评’,要鼓励人们对得奖的作品来加以评论。”获奖作品未必都那么完美,应实事求是评析他们的成败得失;而对那些获奖篇目以外的佳作则应给以公正、中肯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成就和特色。这样,既有助于作者总结经验,提高创作水平;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鉴赏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评奖的目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