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巨像太多未必就是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巨像,应该算作文化范畴,因为这些巨像除了观看,并无其它用处。国外最著名的巨像是希腊罗德岛巨像,修筑了十二年,高约33米,用一场战争缴获的敌人兵器铸造。另一巨像就是美国纽约的自由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
如今,这些海外巨像似乎已经落伍了。据报载:郑州斥资1.8亿建造106米高的炎黄巨像;海南在南海填海造地,耗资数亿建起了一座108米的南海观音;在浙江,一座名为“钱江龙”的青铜雕塑也正在建造中。而河南新郑市此前计划以3.1亿的代价建造“华夏第一祖龙”,因炒作失当而被叫停。现在,河南永城市又开始打起了“三代以下诸人”的主意,准备以3000万元的代价,兴建刘邦塑像被叫停。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宝鸡某县,也准备投巨资建一座观音巨像。
当然,这些巨像并非都是有争议和没文化。翻翻历史,中国似乎一直以来就有建巨像的传统。秦并六国,秦始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各国兵器,熔铸成“十二金人”,这远比希腊的巨像要历史悠久。汉武帝制作过著名的“承露仙人”,据说也是个巨像。四川的乐山大佛,不就是古人留下的一尊最大的巨像吗?
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建巨像的。现在,没有这些规矩了,而且钱也多了起来,自然,东西也就越整越大。只要有项目,每家都敢喊“打造中国的迪斯尼”之类的口号。人有钱了,就想添置点东西。个人有钱就是买房买车,房买大的,车买贵的,一句俗话:人不识货钱识货。当一地的财政有钱了,那自然也想做点大事。大广场,宽马路,如今,这些大却没文化的事做得劲头渐渐弱了,人们开始重视和关注文化事业起来。于是,上述的一系列大的文化项目,或者说以文化为招牌的项目,竞相在神州大地涌现。
以前我们常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后一句已经被计划生育证明没什么可骄傲的,前一句则用人口一平均就变得地不大物不博了。可是,一些掌握着资金的主儿,却喜欢用大来斗富和夸富。有段子说了当今的四大工程:给长城贴瓷砖,给黄河装栏杆,给渤海造盖子,给太阳安开关。这些工程荒唐,但这些造巨像的工程多了不也同样让人感到不可理解吗?
热衷于用公款或者贷款搞大而无当的工程,而且冠以文化的标签,实际上恰恰证明这些人文化的贫乏。他们以为这些大工程千百年后也会和长城一样,自己和秦始皇一样青史留名。可如果在一道山脉上用钢筋水泥糊一条龙出来,就是华夏第一龙,那下一个再沿着长江大堤糊弄一条龙,那又该怎么称呼?有人抬来两根电线杆子,硬要说这是中国最大的筷子,筷子也是中国文化,这也能载入吉尼斯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安徽一家酒厂起家的一位贪官,用公款在企业门口竖起了一座两层楼高的巨像。如今,贪官倒了,巨像拆了。
文化是什么?定义很多,但决不是越大越有文化。盆和碗比,碗不比盆少文化;尿壶不必比酒壶文化含量高;手表和座钟,轿车与卡车,体积不决定价格。吹起来的猪尿泡没有秤砣实在,这些常识为什么我们的某些决策者就不想一想呢?(陶 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