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西安"贞节碑" 有关历史无关道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块清道光年间的贞节碑,现在却将西安北郊的北徐村分为“两派”,双方对立之激烈,已到了平日里互不搭嘴说话的份儿。支持的一方认为这块贞节碑是村里的荣耀,反对一方认为给村上戴一顶“贞节的帽子”不合适。从年初争执到现在问题还未解决,这块贞节碑一直被弃置在黑暗的厂房里
经文物部门的专家鉴定,这块贞节碑的确是清朝道光皇帝所赐,奖励村里的一位李姓妇女30年守寡,扶养教育3个儿子成人的事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反对者和支持者只是围绕着“贞节”、“道德”争论,那么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也永远争论不出一个结果。要想让争论早日尘埃落定,就必须跳出“贞节”、“道德”的圈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块贞节碑。
首先要摈弃贞节碑的道德价值,挖掘它的历史价值。当年皇帝赏赐这块贞节碑,确实是为了宣扬封建道德意识,彰显一种封建道德观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附着在它上面的道德标签已经越来越淡化,而历史价值却越来越明显。今天的人们再把它看做是一块“道德碑”,就显得过于愚昧和迂腐了。清朝道光年间的石碑,到了现在怎么说都已经是一种历史文物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而还围绕在“封建道德”、“妇女贞节”这些发霉的字眼上打转呢?
其次要淡化它的贞节暗示,重视它的教育意义。从这块贞节碑上所刻的文字可以看得出来,当年道光皇帝赏赐这块碑,并不仅仅是表彰这位妇女守寡一生,还表彰了她几十年如一日地教育自己的3个儿子,并且把他们都抚养成人。碑文记载,这位妇女“教以义方数十年如一日”,尽管“贫无可乘”,却“母子均不以贫易其素”。这些记载所体现出来的涵义,放在今天仍然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这些积极的东西而总是把眼睛放在“守寡”、“贞节”上呢?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曾经说过,对待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八个字今天用在我们对待古代文化上同样是十分贴切的。面对一块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皇帝所赐“贞节碑”,我们同样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苑广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