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谈"丹东一号":尚未确定是否打捞 已进行回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考古人员在进行水下调查。吴立新摄(人民视觉)

10月6日,“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工作暂告结束。随着近两个月来百余件文物的陆续出水,经过3年水下探摸调查的“丹东一号”被初步确定为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
  真的是致远舰吗?
  “无限接近……”曾参加“南海一号”水下考古工作的广东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崔勇说。8日,在“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领队周春水也表示,“水下调查工作已经结束,下一步将对已获取的文物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出水瓷盘、方形船舱、鱼雷引信等成有力证据
  今年9月17日,正值甲午海战121周年之际,一组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出水,成为“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转折点,也成为判定“丹东一号”为致远舰最直观的证据。
  该瓷盘最上面一行写着“CHI HYüAN”,即“致远”的拼音。左右两边各有3支带有橄榄叶的装饰,下方是一个半圆,写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即“中国皇家海军”。中间有两个篆字,上面是“致”,下面是“远”,共同组成一个中心舰徽。
  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介绍,致远的拼音“CHIH YüAN”为威妥玛拼音,是一位叫威妥玛的英国人创立的一套学汉语的注音方式。
  此外,还有不少间接证据。“丹东一号”的仓库为方形船舱,在当时沉在海底的3艘舰(超勇、致远、经远)中,除致远舰外,其他军舰并没有方形船舱。此外,只有致远舰配备有鱼雷,“丹东一号”上也发现了完整的鱼雷引信。近日出水的152毫米口径炮弹也为致远舰所独有。
  2013年,丹东港筹备港口扩建工程,在新港清淤过程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可能存在沉船。“这一片海域正是当年甲午中日战争大东沟海战的战场,打捞当年沉船也是丹东人多年的心愿。”丹东港集团执行总裁黄梅雨说。丹东港迅即邀请文物部门介入调查。
  2014年,考古人员打捞起沉船的第一块残片。这是一块带有翻卷创伤的锻制钢板,保存得十分完好,残片上的双排大型铆钉孔清晰可见。根据锻造的分层特点,初步断定这艘沉船是北洋水师的沉舰。
  2015年8月1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辽宁、天津、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市文博单位共约20名队员组成的调查队伍再次出港,历时67天,完成了第二期重点调查工作。
  截至调查阶段结束,共发现水下文物60余种120多件,还包括60多枚清代铜钱,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丹东一号’的身份已经无限接近致远舰,待对已发掘文物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将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宣布‘丹东一号’沉船的最终身份。”周春水说。
  沉舰多处有燃烧痕迹,部分北洋将士遗骸被发现
  在人们的想象中,“丹东一号”或许仍维持着整艘战舰的完整架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周春水介绍说,埋于水底的仅剩下船体的基建部分和凌乱的零部件。
  旅日学者萨苏曾就甲午海战做过研究,他认为上世纪30年代末,日本曾组织人力对4艘甲午沉舰进行过打捞和拆卸,使这些本就在战火中重创的舰船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加之百余年来海水的冲刷腐蚀与渔网的剐蹭拖拽,沉舰整体保存状况并不好。
  “致远舰现在就在海面下12米到13米的位置,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整个船身呈侧卧,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9米到10米,体量在1600吨左右。”参与探捞的考古队队员告诉记者,整个船体外轮廓形态保存尚可,但舱中损伤较大,杂乱地分布着较多碎木板、铁板等物品。
  据了解,“丹东一号”穹甲以上结构已经损毁,完好的舱室不复存在,其下为机舱,仍埋在泥沙之下。虽然本次调查揭露出更大面积与深度的舰体结构,但出于安全考虑以及保护文物的技术要求,此次水下调查并未对舱体内进行大规模抽沙。舱体结构以及舱内埋藏文物情况尚待日后更系统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
  在水下探摸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多处木板、钢铁上都有燃烧的痕迹。萨苏说:“这些燃烧的痕迹说明,在海战中,致远舰曾经历过很艰难的时刻。”尤为令人肃穆的是,部分北洋将士的遗骸也在调查中被发现,部分遗骸身上也有燃烧的痕迹。
  在萨苏展示的一份由日本人于甲午海战结束两年后画就的画帖(复制品)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致远舰在被日舰击中后,船体已经倾斜。萨苏认为,结合史料及该画帖,可知当时致远舰一侧螺旋桨已经裸露在海面上,除桅杆顶部的机关炮外其余火炮已无法发射,但所有官兵仍坚守在舰船上,且船上升起的两面旗帜也意为“其余战舰再跟我冲一次”。“甲午海战结束后,日本有大量海战照片流传,这份画帖即是当时一名日方参战军官根据当时的照片等史料画成的,可信度较高。”萨苏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崔勇表示,基于对逝者的尊重以及对水下公约的遵守,目前考古队已经和相关方面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将士遗骸,供后人凭吊。
  尚不能确定沉舰能否被打捞,已进行回填等初步保护
  据周春水介绍,接下来,考古队将对所有资料与文物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邀请相关专家对“丹东一号”作深入研究,对其保存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对于大众关心的“丹东一号”能否打捞的问题,崔勇认为,对文物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后,将对“丹东一号”的考古工作提出一些走向性的意见,整体的考古打捞方案很有可能会更改多次,“‘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整体打捞就历时近5年,期间方案更改过5次,现在谈打捞为时尚早。”但崔勇同时也认为,从海洋工程的角度来说,“丹东一号”的打捞难度并不如南海一号,待日后工作计划与方案确定后,最后的打捞不存在太大问题。
  此外,调查阶段结束后,水下剩余文物与船体的保护工作就成为重点。周春水介绍,在水下调查过程中已经对“丹东一号”进行了回填、做标记等初步保护。
  针对日后的保护工作,黄梅雨说,丹东港已成立针对考古作业区的保护小组,并对考古作业水面进行长期巡逻,“丹东港集团从2013年发现这艘沉船起,每天都安排至少一艘拖轮对沉船进行24小时守护,以确保沉船的安全。”
  另据了解,继在庄河海域发现经远舰、“丹东一号”初步确认为致远舰后,剩余甲午黄海海战的沉舰考古工作目前尚没有相关计划。丹东港方面表示,如果“丹东一号”考古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或国家对其余甲午战舰也有相应考古计划的话,丹东港将考虑调整港口扩建计划,以支持文物考古保护工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