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 绕不过胡适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最近些年来,胡适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知识界又像火一样烧了起来。胡适声望的涨落,一直是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真可称得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了。
谈到中国二十世纪现代思想文化史,胡适这个名字恐怕是绕不过的。最近笔者与余英时教授有一次关于胡适的长谈,深感对当代中国而言,胡适的精神仍然赋有现实感和生命力。
胡适的历史地位在于,把中国文化从原有的封闭传统中带到了现代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和学术现代化的肇始者,他的第一个贡献就是白话文。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变化。从前在中国小说里也有白话文,可是没有人正式说要用白话文作为主体语言来表达学术与思想,正是胡适,打破了界线,打破了传统士大夫和民众之间的隔阂,把古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沟通起来,这是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他对中国传统国学的研究有很大的突破。代表作就是他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顾颉刚等人就是从他那里受到的启发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把中国传统的古典学术变成现代学术的一个关键。这两点,奠定了他在学术上基本的地位。
在学术界,他发起了中国的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它是一个典范的转换,是重大的转折点。胡适是开风气的人。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有这种影响的只有两人,在他之前有梁启超,在他以后就再没有别人了。这两个人是开天辟地的。
胡适为什么在当时五四前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主要因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刚好凑在一起了。在天时上,民国初建的时候,思想上正要开辟空间的时候,他指出方向,这是最重要的。在地利上,他刚好对东西两边文化都有很深的接触,他早期在中国经史的教育也相当深厚。在人和方面,他为人非常平和,甚至其论战对手梁漱溟也承认,他没有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带来任何麻烦,他永远能照顾到他人。
五四当时及以后,在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争论,胡适都参与其中,甚至差不多经常都是主角。譬如,关于整理国故,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关于东西文化的论争,关于人权问题的论争,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等。五四时期,影响中国文化的思想家和学者,作为领袖人物,人们一般容易提到三位:胡适、陈独秀和鲁迅。论及所受外来影响,鲁迅和陈独秀主要受日本的影响,胡适受美国影响。有人常说,受日本影响的思想家更深刻,而受英美影响的思想家比较浅,比较明白。但是我以为这一印象有其盲点。而我自己,更看重思想的内涵、倾向及生命力。
论及胡适在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影响,显然,他这种所谓“浅”,并不是没有内涵,而是把一种久经考验的思想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才能。从长远的影响来看,从正确性看,从与人性的黏结程度看,胡适在历史上,就对中国思想的影响而言,要超越上面提的那两位。
陈独秀先生走过的曲折道路就不必提了。若论及胡鲁二位,这里特别想指出,胡适是比较有建设性的,其思想相当健康。而鲁迅,基本上只有否定性,只是挖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而鲁迅在晚年思想逐渐左倾化,这一点实际上和中国后来的政治社会的悲剧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鲁迅诚然比较深刻,他对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极其痛恨,但是由于过于偏激,且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以后,恐怕对中国的知识界的影响,就不完全是正面的,有时候,甚至是负面的,这使他在晚年一度走入歧途。鲁迅在近代中国的否定性思潮中,占有很高的位置。但这种否定思潮后来流于一种虚无主义了。
胡适给中国指出的路,像民主与科学,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方面他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若仅有破坏而无建设来平衡,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一片废墟。简单说,鲁迅的思想很难作为一个建设社会的主流思想,或者说作为一个建设法治社会的主体思想。而胡适的思想则可以说和整个世界的文明潮流融合。比如胡适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关于人权,关于法治,关于民主,关于自由,他一生都坚守不渝履践承诺。
作者: 陈奎德
 

胡适手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