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知道梁漱溟这个人,从《毛泽东选集》始。选集中有一篇《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毛泽东用15点来批判了梁漱溟的反动思想,并断言梁是“用笔杀人”的杀人犯、野心家、伪君子,“反动透顶”。于是,在我的脑海中梁漱溟是一个坏人。
    新时期梁漱溟似乎从尘封中“出土”。我最早读到的是20多年前出版的《人心与人生》,之后又读了汪东林著的两个版本的《梁漱溟问答录》,直到今年阅读由美国历史学教授艾恺采访、一耽学堂整理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一个具有无惧权势、勇于谏言风骨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个用一生宣传自己思想的现代大儒跃然纸上。
    他受过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也曾沉迷于佛学,他研究过印度哲学,也研究过西方哲学,然而一旦他在儒学中发现自己的位置,并创立新儒学思想,那些曾先后影响过自己的知识学问,就如同叔本华所说,全部隶属于他的思想体系之中。美国学者艾恺在他的《最后的儒家》中说:“这种可以融合多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正是典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物质。”梁漱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的中国文化的思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
    有学者称,“梁漱溟是以农立国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思考,写下了《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而且实践,从河南林治学院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七八年探索。思想家更注重精神取向,并不完全在乎现实为思想的实现所提供的可能性大小。梁漱溟太迷恋自己的选择,以致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甚至酿成了1953年“廷争面析”的悲剧。
    令人惊喜的是,当理论无法实现,思想受到冷遇,梁却从未感到失望和悲哀。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岁月中,他还是以他的方式,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思想。只要有可能,他便表现出自我:讨论四届人大准备通过的《宪法草案》时,批评把个人名字写进宪法,更反对把林彪及林彪为接班人写进宪法;批林批孔中,写了《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评价孔子》,遭到群起而攻之,他脱口而出的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在1980年8月16日艾恺的访谈中,谈到前苏联时,预言“我想也许它要维持不住了。它要变化。”这可是苏联解体前十年的一位智者的预言啊!
    诚如梁漱溟对自己的评价:“我所见长的一面,就是好用思想……”“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的一点,就是我好像望见了,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远远地望到,并且还不能很清楚地看见,好像天有雾,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不管旁人的诽笑、反对,本着自己的自觉自律来行动,“我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所以,当访者问他“一辈子最美满、最快乐的日子,最高兴的”是什么时,他说:“嗯,差不多。就是有忙的时候,有比较清闲的时候,有这么一种分别。”
    梁漱溟先生有一种恢弘的思想,有一种复杂的人生。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