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三六岁幼儿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总嫌孩子不听话怎么办_奶奶-父母-妈妈-宝宝-



核心提示:父母总嫌孩子不听话,归根究底到底是父母没做好,还是孩子太调皮了?特别是这几个问题,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了。尖叫、无理、扔东西、打人…如果你的娃已满1岁,那么这些行为在你眼中几乎是家常便饭。这其中固然有孩子本身的问题(某些行为是成长发育阶段完全不能避免的,比如物权意识敏感期、执拗期)但有没有想过,有些确实是父母的行为引起的呢?我们把这些问题重新定义为“父母的行为原因”并非出于指责,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教导孩子更容易遵守规矩的解决方法。帮你跳

原题:总嫌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词频:孩子,父母,奶奶,妈妈,宝宝,关注,邻居,需求,模仿,拿给,回应,看着,会儿,朋友,有个


父母总嫌孩子不听话,归根究底到底是父母没做好,还是孩子太调皮了?特别是这几个问题,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了。

尖叫、无理、扔东西、打人…如果你的娃已满1岁,那么这些行为在你眼中几乎是家常便饭。这其中固然有孩子本身的问题(某些行为是成长发育阶段完全不能避免的,比如物权意识敏感期、执拗期)但有没有想过,有些确实是父母的行为引起的呢?

我们把这些问题重新定义为“父母的行为原因”并非出于指责,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教导孩子更容易遵守规矩的解决方法。

帮你跳出,或者说,避免进入一些教养的深坑,看看最常见的几个:

发脾气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

“妈妈,看我!”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曾发出过这种呼喊。

即便还不会说话的娃,当他做了某个觉得骄傲的行为时,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表现只是心不在焉,或者南辕北辙,如果宝宝没有得到他期待的回应,嗯,小祖宗就要生幺蛾子了。

前两天在楼下“遛”CC,有几个奶奶带娃。

看着娃各自玩之后,奶奶们就侃起了大山,其中一个宝宝一会儿摘根草拿给奶奶,一会儿又摘朵野花拿给奶奶,奶奶聊天正聊到兴头上,摆手敷衍,好了好了,别一直拿给我了,去跟小朋友玩去吧。

没过一会儿,宝宝就死活不肯自己玩了,凡事都要拽着奶奶跟他一起,摘花要一起,甚至跟其他小朋友玩,也非要奶奶蹲在旁边陪着。

奶奶也觉得烦,你自己刚才玩的不是好好的,现在做啥都拖着我干什么?

再想要回去聊天,宝宝直接用连哭带闹抗议了。

CC大了之后,她的表达能力更好了,我便更明白了这种感觉,每当她强烈需要我的关注,我的回应却不够时,她便会发出警告。

比如看她画画画的专心,我便想着趁机回复一下微信留言,等她画完,我可能还没回完,这时候对她的画评价就会很敷衍,甚至,直接打发去自己玩点别的。

这时她就会举根蜡笔威胁我:那我现在就开始乱写乱画喽,或者那我就开始在桌子上画了哦。

看上去是故意惹我生气,其实是用更激烈的方式求得关注。

我发现,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CC身上15到20分钟,就能让她在我需要完成其他某些事情的时候独立的玩耍。

可见娃小的时候,很多挑战你神经的行为,只是因为“回应不够”,他们的潜台词是说:妈妈,请你好好看看/陪陪我!

所以当宝宝表现良好、或者需要你回应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足够的注意力。

你是不是坏行为的示范者?

不管怎样,模仿是孩子们学习行为的关键方式之一。

《发展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只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就会模仿别人伸出舌头。

所以,如果孩子听到你说脏话,或者看到你对另一半大吼大叫,那么等他也对你说类似过分的话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80%可能都是跟你学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你时刻意识到,有一双小眼睛在盯着你,他们时刻准备模仿你说的话和做的事。

是不是顿时觉得“亚历山大”?

但其实这并不是要求你必须完美。

当你搞砸了,做了不好行为的时候,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机会,向你的孩子解释,你做错了什么,以及你将如何补救。

我有个朋友说,之前家里装修,刚好老公被外派,她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当监工,整个人都处于崩溃边缘。

楼下的邻居找上来嫌太吵了,又烦又累的她没有好口气,邻居也是个急性子,于是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了口角,邻居留下一句“本来就是你的错你还有理了,我不跟你吵,咱们去找物业。”便生气地走了。

她叹了一口气,扭头看到了缩在沙发后面的孩子,心里一惊,冷静下来跟孩子说:“你觉得妈妈该和阿姨吵架吗?”但孩子只是看着她没说话。

她接着解释“你会不会觉得家里很吵?”孩子点头,“那阿姨也会觉得吵,所以妈妈是不是应该去道歉?”孩子想了想还是点头。

“那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阿姨家,给妈妈加油。”

最后,朋友给邻居家孩子带了吃的,真诚的道了歉,邻居也表示理解选择了和睦相处。

结果自然不难预见,朋友的孩子和她邻居的孩子也相处愉快,成了好玩伴。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当着孩子的面情绪失控,但我们可以选择妥善的处理。

有时候让孩子看到父母处理情绪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比简单的跟他讲道理更管用,这未尝不是一个让孩子学习的好时机。

你有没有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

宝宝圈有个著名的逻辑——当他们饿了的时候,他们会很不高兴;当他们困了的时候,他们会脾气暴躁;当他们有大量的精力等着去燃烧释放的时候,他们会坐立不安。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需求得不到满足还会大发雷霆,更别说一个不懂得情绪是什么东西的孩子了。

在这些需求没能及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孩子进入完全崩溃状态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妈妈们来说,更困难的,是孩子可能很难表达他的需求,有时候他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

这就意味着你要随时准备好零食,为他保持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并确保他有足够的机会到处玩耍。

其实这一点,确切来说就是靠经验,看你是否了解孩子,是否对他有足够的关注。

你对孩子的期望超出了他的年龄范围

如果宝宝经常打破一个特定的规则,那么就要考虑一下这个规则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让你减少对孩子失望感的解决方法就是:确保你对孩子的期望是公平的和适当的。

你不能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在一场婚礼上安静的坐满全程,或者在你跟朋友吃饭时全程不吵不闹。

如果你没有这么高期待,那么你就会轻松很多,对孩子的行为就会宽容的多,有耐心的多。

之前参加一个聚餐,等餐的时候有个小宝宝一直玩餐具,怎么制止都没有用,妈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跟孩子说,“不要玩餐具了,想出去散散步吗?”

孩子立刻不闹了,并且开心的拉着妈妈出去了,等再回来的时候,菜上得差不多了,孩子变得安静听话,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满足了孩子的需求,父母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降低,也不是冠以孩子“他还小”的理由,任由它发展成“熊孩子”。

而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科学的安排对他的要求,并要时刻关注他的表现,一旦有出格的地方,就要告诉他怎么做是正确的。

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

不要将懂事强安在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而是要变换不同的引导方式改变孩子。

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所以成长的过程是相互的,你陪孩子长大,孩子也会陪你成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