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沪上首个红色纪念电子地图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上海6月26日电 (晏宜亮)沪上首个红色纪念电子地图26日于此间发布,特别选取了陈独秀、俞秀松、陈望道三位早期dang的领导人,以他们在上海参与建dang活动的历史纪念点和历史性事件串联,形成建dang红色轨迹。网友通过选取人物,可以在线上展开不同主题的人文行走,犹如亲身观感。
  这份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的建dang人文地图,由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与苏智良教授领衔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开发,将实现市民对历史事件的线上互动体验。据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介绍,下半年上海福寿园还将据此推出更为精致的手绘版实物地图,并邀请感兴趣的市民一起人文徒步上海,通过自己脚步追寻伟人足迹,通过上海的城市人文历史建筑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当天下午,由zhongguo中共dang史人物研究会、zhongguo国际友人研究会指导,上海市中共dang史学会、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主办,上海中共dang史人物研究中心、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承办的2016“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召开。沪上国际友人及历史研究专家共同探讨“国际友人与zhongguogongchandang”,从另一角度重现zhongguo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风云,总结、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上海市中共dang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陈一心,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潘光,上海市中共dang史学会副会长陈挥、徐光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苏智良等专家学者,讲述“国际友人与zhongguogongchandang”的故事。
  论坛上,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陈一心展示了一副珍贵的素描画,画面上有一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这幢建筑建于1912年,直到今天它还存在着,位于上海愚园路1315弄4号。zhongguo工合运动先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就曾居住在这里。
  据陈一心会长介绍,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父亲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路易·艾黎都是上海麦伦中学的校董,而他的长兄陈一鸣则和路易·艾黎的养子王季香(后改名为黎雪,英文名字叫迈克)在麦伦中学是同窗。这幅素描画就是陈一鸣所作。
  资料显示,1934年起,艾黎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zhuyi学习小组,并和中共建立联系。由于他是任职租界工部局的洋人,住处幽静,因此,中共组织常借此开展秘密工作。中共上海dang组织曾在艾黎住处的顶楼小间架设电台,用以与正在进行长征的红军保持通讯联系。
  据悉,路易·艾黎纪念像2014年在上海福寿园落成,雕塑中的他着装一丝不苟,眼神深邃,再现了一位国际进步事业活动家的卓越风采和坚定信念。而路易·艾黎的家属则把路易·艾黎生前的亲笔书信、签名书籍、照片等纪念物品捐赠给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供上海市民参观和纪念。(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