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打造特色小镇:在有限空间挖掘无限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期,惠州市和碧桂园签约,将共同打造3座科技小镇。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这种以创新研发和新业态为主导的小镇范围虽不大,投资额度却高达数百亿元,要集聚一批产学研人才和平台。同时,惠州将建设金融小镇、大学小镇等。
  在这些新的概念小镇兴起之前,惠州另一种形式的小镇——经济专业镇已发展多年,现已形成24个专业镇,覆盖电子信息、物流、旅游和农业等领域。在要素驱动发展渐趋乏力的当前,正转向依靠提升创新能力来获得长远发展。
  用创新技术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创新让一个单位蒸蒸日上,创新让一个地方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共识。一个乡镇的地理面积、基础设施和承受能力有限,楼建得再高、再密也总有一个限度,而创新却不同。地方不变、空间不变、人员不变,但产品更先进、信息更顺畅、交通更方便,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可以上升。缺乏创新,仅靠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也许暂时有效,却很难持久。申国华
  科技小镇离不开新产业和新业态,关键是要有高新技术含量,要有实体经济作支撑。希望惠州和其他城市众多科技小镇的建设都能把重点放在创新创业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上,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小镇之路。如果不加以警惕,不采取防范措施,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就有可能重蹈某些中小城市房地产过热的覆辙,甚至出现“空镇”“鬼镇”现象,千万不能离开新产业、新业态去搞特色小城镇建设,需防止穿了新鞋、走了老路。周家和
  引导多方参与,助力创业孵化
  有技术含量,走创新道路,才是专业小镇活力所在。缺乏创新驱动,专业小镇只不过是个空壳,所谓专业也“专”不起来。目前,创业孵化器主要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本投入创办,但这种相对单一的运作机制已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要求,需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业孵化建设,增强众创空间的投资能力和孵化育成能力,为企业的后孵化和产业化提供有效的空间和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一般要经过种子期、成长期、发展期,在不同时期对资金的需求不一样。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完善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租金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专业小镇的筹建和运营。张全林
  科技小镇要结合惠州当地需求,因地制宜地打造众创空间,给创业者、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创新生态圈;解决初创型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给予资金支持;要与惠州及周边区域的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发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与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上下游资源等对接,通过引入专业人才对“双创”人员进行商业辅导。同时,相关部门要将科技小镇作为整体品牌来打包推广,从营业执照注册、财务代理、税务办理、专利保护到项目申报、高企评定,乃至企业上市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需要强化社会治安环境、提高小镇的文明程度,成为适宜创新、适宜创业、适宜生活的和美小城。刘林
  打造科技小镇关键在吸引“科技凤凰”
  打造科技小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引得“科技凤凰”飞入小镇,不断壮大创业孵化基地。尤其是要打破创业户籍限制,为科技人才“搭平台、拓渠道”,想方设法向各类技能人才甚至专业研发团队抛出“橄榄枝”,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创新经费的投入,放开权力对创新资源、发展要素的束缚,破除挡在创新、创业路上的“玻璃门”“弹簧门”,让企业在广阔市场去探索、去试验。梁家毅
  惠州着力打造科技小镇、金融小镇、大学小镇等专业镇,说到底要在专业、特色上做文章,核心是引来各类人才“凤凰”。政府要通过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让他们感到诚意,更要依靠入股、分红等手段构建科学的薪酬机制、晋升机制的创新,让各类人才在惠州能干事、能成功。惠州应根据产业定位和远景规划,掌握企业和单位的实际需求,分门类别建立人才库,信息及时更新,针对性地引入、培养真正所需要的人才。袁斗成
  “小镇经济”需培育“特色担当”
  风起于江浙一带的“特色小镇”经验,为推动惠州专业小镇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有特色才会有活力,有特色才能彰显魅力。特色小镇重在因地制宜、防止“千镇一面”,贵在以新理念打造地方核心“特色”。其一是在产业定位上要立足“特而强”。每个专业镇都应有自己的发展定位和主攻产业方向;其二是在建设形态上要力求“精而美”;其三在制度保障上要注重“新而活”。“小镇经济”作为专业镇的升级版必须靠创新驱动发展。政府应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坚持以创新精神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配套灵活制度供给,帮助“小镇经济”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付彪
  新概念小镇的建设固然需要借资、借智、借力,但也不要忘了专业镇建设的优质家底。惠州24个专业镇发展多年,覆盖电子信息、物流、旅游和农业诸多领域。在建设新概念小镇时可否考虑形成“一方建设、八方支援”的联动态势?可否将专业小镇的创新研发基地分类前移到概念小镇,充分汲取优质创新环境的养分?可否借力新概念小镇创新基因,反过来助推专业小镇创新发展?新概念小镇建设要善于着眼全局、因势利导、整合资源,借助外力的同时,用好专业小镇这方“沃土”,才能尽快“破土而出”,快速成长。 陈孝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