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清华大学常江:京津冀是一个文化大IP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原标题:京津冀是一个文化大IP
  京津冀一体化不应仅仅是经济或产业层面的一体化,更需在文化上做好顶层设计。原因很简单:文化是深入普通人日常生活、浸润人的观念与心灵的东西,缺乏文化连续性考量的一体化战略往往陷入后劲匮乏的发展瓶颈。
  京津文化与河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割裂,实际上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作为现代国家首都而必然要具备独特zhengzhi与文化职能的北京,实际上大大优先于河北和天津,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从而也必然导致了居民生活方式上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先进性”。天津作为直辖市和重要港口城市,也使之形成了同时有别于北京和河北的文化特色。但实际上,京津冀共有的文化脉络始终未曾中断,中断的不过是挖掘这一脉络并从中提炼文化凝聚力的机制而已。借用当下一个时髦的概念,我们应当将京津冀看作一个有着自洽体系的文化IP,并以IP孵化和培育的方式,去鼓励其茁壮生长。
  IP化的文化一体化战略意味着三种机制的全面确立。第一,地方政府与本地文创产业的联动机制,即在文化政策的制订中,有意识地明确“政府引导、产业助阵”的本土文创事业激励方针,鼓励民间及商业力量探索挖掘联结京津冀文化的各类符号和故事资源。第二,区域历史的系统整理和书写机制,即以资金支持或项目委托的方式,扶持京津冀区域历史文化的专项编纂与挖掘工作,在观念上强化京津冀文化一体化的历史合理性。第三,面向本地文化流行叙事产品的补贴机制,即对“讲述京津冀一体化故事”的文化产品,包括优秀电影、电视剧、通俗文学等,予以补贴,从而促使越来越多优秀的流行文化生产机构或个体加入京津冀文化一体化设计的队伍。
  对京津冀文化做出IP化的顶层设计意味着三地文化事业的决策者要更新固有观念,将产业和经营的思路融入到日常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中。与此同时,也要在决策层面充分考量并顺应媒介融合的潮流。这是因为,在当下的文化生态中,IP早已不仅仅是其字面上的法律含义(IP本意为知识产权),而是代表了文化产品进入社会群体集体认知与情感结构的一种路径。成功的IP化设计将使京津冀文化在共同的流行叙事中以最小的代价进入三地居民的共同文化记忆,从而发挥凝聚人心的黏合剂的作用,而这一效果的实现有赖京津冀三地在文化决策领域更为深入的合作。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集三地政府之力联合三地知名高校创立品牌性的京津冀文化一体化论坛或研讨机制是可行的方法,论坛或研讨会的成果则应成为三地文化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不过,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育和宣传工作中破除地方文化的优越感和孤立zhuyi,使一体化的理念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