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梦回新安”:中国美术馆举行汪友农画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4月5日下午,“梦回新安——汪友农zhongguo画艺术展”在北京zhongguo美术馆开幕。zhongguo美术馆是汪友农旧游之地,29年前,经过汪友农等人的奔赴呼吁,黄叶村遗作展在此登上zhongguo美术的最高殿堂,并轰动京城,离世两年的黄叶村也因此被誉为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人亡业显”的现代zhongguo画传奇人物。历史再现惊人相似的一幕,在汪友农逝世两周年之后,他的遗作展同样引起北京美术界及媒体的关注。
 
  汪友农,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艺术家,zhongguo美术家协会会员。1939年4月生于安徽南陵,2015年2月因病在深圳去世,享年76岁。汪友农出身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影响,钟爱文学及绘画艺术,擅诗词,精翰墨,懂鉴赏,喜收藏,他自称“一生痴迷诗与画”。汪友农在zhongguo画方面用功深厚,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人物画《重任在肩》《稻是队里的》等曾在《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其中《重任在肩》曾作为年画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改革开放后,汪友农又创作了极具时代气息的《迎春图》,他的人物画受到包括赖少其、鲍加、张贞一在内的美术界名家的高度评价。
  zhongguo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吴为山说,汪友农遗作展令人感动,这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他的作品充满文化情怀,他不炒作、不张扬,他的创作是对生活、审美和文化追求的方式。吴为山说,梦回新安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与大师对话,与古人为友;另一层是晚年寓居深圳时对家乡的怀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zhongguo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薛永年说,他最早就是在zhongguo美术馆结识汪友农的,那是在举办黄叶村遗作展时,他认为,汪友农对我们的启示有两点,一是为人上低调高品、尊师重道;二是艺术上寂寞耕耘、大器晚成。此次展览共展出汪友农遗作59幅,包括各个时期的人物、花鸟和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众多喜爱传统zhongguo画艺术的观众的热捧。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位女士边观看边用手机向同好直播,她说,“这位老先生的绘画我太喜欢了。”
  汪友农先生生前好友薛祥林、聂邦瑞等专程赶到北京参观展览,黄叶村的长女黄道玉和丈夫佘建中也从安徽赶到北京,黄道玉向记者回顾了汪友农当年奔走筹办黄叶村遗作展的过程,依然心怀感激。汪友农先生的家属韩振凊、汪建农、汪田霖、汪欣早、汪姗霖等出席开幕式。汪欣早代表家属致答谢辞,他对父亲的创作经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说,父亲将一生奉献给了他挚爱的绘画艺术,读书、鉴赏和创作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梦回新安”艺术展成功举办,父亲的作品登上了zhongguo美术的最高殿堂,这也是父亲生前的最大遗愿。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zhongguo美协副主席、zhongguo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zhongguo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薛永年,zhongguo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美术》杂志主编尚辉,《zhongguo书画》杂志社长、主编康守永,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深圳市美协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洪等出席了开幕式。
  当天下午,“汪友农zhongguo画艺术”研讨会在zhongguo美术馆举行,薛永年、孙克、王镛、张晓凌、陈湘波、朱万章、吕晓、吴忠、吴洪、邹明等艺术界人士出席了研讨会。专家们在发言中认为,汪友农是继陈子庄、黄秋园、黄叶村之后出现的一位重要的zhongguo画艺术家,是“人亡业显”的又一个例证,也是研究20世纪zhongguo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个案,此次展览是对现代美术史的补遗工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