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厦门:让乡土文化“走出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原标题:翔安:让乡土文化“走出去”
  “其演绎曲目全新的爵士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崭露出新的时代气息。”10月初,在台湾举行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上,评委会副主任、台湾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协会理事长郭孟雍如是评价翔安新圩嫂子合唱团的表演。
  目光再转向翔安新店镇澳头社区,来自克罗地亚的艺术家阿黑尔正在埋头创作。几年来,北欧当代文化艺术季连续在澳头举行,北欧当代文化交流中心已落户于此,澳头走出了“三笔文化”特色的小镇之路……
  新圩嫂、宋江阵、农民画等扎根翔安的乡土文化,在新的时期正崭露头角,逐渐走出“国际范儿”。
  “新圩嫂”用歌声走遍世界 
  “山上阮厝后,年年花开红吱吱,山顶挽茶枝,山脚种果子……”清丽的歌声,朴实的语调,纯真的笑容,10月初,在台湾举行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上,厦门市唯一代表队、翔安“三子文化”品牌之一的“嫂子合唱团”,再度唱响两岸情。
  这已经不是这支乡土文化品牌队伍第一次走出厦门了。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民谣组比赛,新圩嫂子合唱团以《新圩嫂子爱唱歌》《比名牌》《阮兜闽南》三首原创歌曲获得民谣组比赛银奖;2012年6月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比赛,“嫂子合唱团”又摘得铜茉莉奖;2015年第四届“黄河大合唱”全国合唱邀请赛,该队伍获得优秀奖。一个个亮眼的成绩让新圩的“嫂子们”蜚声海内外。
  在这支屡获佳绩的队伍中,有每天早上炸油条、卖早餐的陈敏治,有镇上经营自己面包店的黄苏,还有许许多多搓麻线、种蔬菜、养鸡鸭的普通家庭妇女。每周的周二和周四,是她们的固定排练时间,团里的成员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或家务,从小镇的各个角落赶来,参加排练,用歌声探寻这个世界,也让歌声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今年“嫂子们”带来的《新圩嫂子之歌》可谓是诠释自己角色的本色演出。一群爱唱爱跳的新农村妇女,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如此幸福、快乐、阳光的精神面貌。嫂子合唱团的指导老师,音乐家、作曲家叶美蓉是2003年厦门引进的人才,肩负着艺术扶贫的使命,走向基层深入农村。她说,今年新圩嫂子们的曲目是以爵士风格演绎闽南特色的音乐,同时尝试三个声部的无伴奏曲目,以这种极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格来合唱,她们依然能够唱好、演绎好,载歌载舞,以最原生态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对于本身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她们而言,是极难能可贵的。
  “新圩的嫂子把农村妇女生活的那一面尽情完整地展现出来。”对此,评委会副主任、台湾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协会理事长郭孟雍评价说,“她们的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一些很时尚、很新颖的东西展现在歌曲里头,虽然艺术上可能还有差距,但已经得到了升华和提升。”
  在本届比赛中,新圩嫂最终取得了铜奖的好成绩,同时还到宜兰、台北、新北等地进行多场民间文化交流,将祖国大陆的家乡歌谣传唱到海峡对岸。
  乡土文化让古澳头有“国际范儿” 
  克罗地亚人阿黑尔最近有点忙,每天穿梭在澳头的红砖古厝和不远处的海边,寻找创作的灵感,入住澳头已经三个多月的他,正在酝酿一组以海为主题的系列画作。
  让阿黑尔这个外国人走进澳头的机缘,是这几年每年在澳头举办的“北欧当代文化艺术季”。这个长达一个半月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盛会,已经成为厦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一个新的注脚,去年,瑞典斯库路普市市长莉娜、斯库路普市文化部部长艾娃参加了艺术季,并在现场学习翔安传统的民俗车鼓弄,再一次点亮了艺术季的热度。
  澳头有着“三海一侨”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又诞生了著名的“三笔文化”本土艺术家,随着澳头渔港
  小镇建设持续深入,这里成为中外艺术家青睐的一个创作热土。每年春暖花开之时,以苏遥、蔡江南、梁金城为代表的一批本土艺术家,以及来自瑞典、丹麦等的北欧艺术家来到这里,于红砖阮厝掩映中完成现代艺术创作,成为了一道独特的中西方文明交融的风景。
  不仅阿黑尔,一批国外的艺术家已经爱上了澳头。丹麦美术协会主席拉尔斯把澳头作为交流驻点和创作基地,很多新作在这里完成。不久前,“北欧当代文化交流中心”在这里正式挂牌,古老的澳头开始有了国际范儿。
  农民画是澳头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乡村生活和风土人情为素材,展现地域文化,翔安的庙宇、宗祠、壁砖内,常可以看到一幅幅图案朴素、活力逼人、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民画,主题是反映农民朋友火热的田间劳动和丰收、过年景象,洋溢着浓烈的闽南风情。因此,翔安农民画也两度荣膺“zhongguo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新店镇副镇长杨保卫说,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画有了全新的发展转变,从原来色调鲜明的大红大绿大紫反映百姓生活的层面,发展为依然用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但融入了福建传统的漆画工艺创作基础,这种闽南本土+福建传统工艺的做法,创作出来的题材更加易于传播,更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和情趣,也更加易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
  宋江阵搭起闽台文化交流桥梁 
  “咚咚咚……”战鼓声急促、清晰、响亮,“宋江”大旗招展,风起云涌,手持刀qiang棍棒、身着锦衣战袍的“梁山好汉”水陆并进,兵分多路,出城跑阵迎敌,阵型不断变化成开门巡城、龙卷水、七星阵、蜈蚣阵、布袋阵、黄蜂结巢、车轮阵、八卦阵、环螺阵等阵势,让人目不暇接。
  在浓郁的闽台味中,宋江阵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显现,那就是将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独特内容汇入阵势,让武术竞技别具一格,引发观众持久的共鸣。
  今年国庆期间,全球首场以宋江阵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舞台情景剧在翔安上演,来自厦、漳、泉及台湾地区的19支宋江阵队伍,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主角。舞台剧以宋江阵文化奠基人、理学名宦林希元先生的事迹,以及宋江阵文化起源、传播、复兴与发展为主线,让极具闽台特色的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宋江阵文化在闽台已经推广至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得到了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翔安有着很强的民间基础和传承,在莲塘小学,孩子们热捧的课程之一便是每周一节的宋江阵体育课,在宋江阵武术老师的传授下,孩子们广泛学习宋江阵招式,变化出蜈蚣、龙卷水、连环、八卦等不同阵势,乐在其中。
  2011年以来,翔安区每年都举办宋江阵文化节,同时每年都组队到台湾进行宋江阵文化交流,去年还专程组了少女队宋江阵赴台交流,反响热烈。目前翔安区有18所学校定期开展宋江阵文化课,全区共成立10多个宋江阵传习中心,专门用于宋江阵文化的推广与交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陈挺 林瑞声 余庆东 彭艺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