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刘震云畅谈新作及影视剧改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社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原标题:刘震云畅谈新作及影视剧改编 我不是好编剧,但是好作者
  去年,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两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均被改编成电影,引起极大关注。而每次谈及新作,刘震云总是三缄其口。直到现在,他暌违五年的新作终于出版。1日,刘震云接受采访畅谈新书及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等大家关注的问题。
  这是一次
  新的写作实验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书写的是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农村姑娘牛小丽,副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不一个县,不一个市,也不一个省;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刘震云说:“故事像大海一样,看起来波澜不惊,但下面的涡流和潜流是我以前小说里所不那么重点呈现的,呈现的效果是藏在幽默背后的另一重幽默,这就比以前的小说更幽默。”
  谈到为何会写“吃瓜时代”“吃瓜群众”,刘震云说,一开始他也没明白吃瓜为什么就跟看热闹和围观联系在了一起,最后揣度了一下,大概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因为‘吃瓜群众’在生活中确实有围观的愿望,‘吃瓜时代’能产生一个特别重要的生活基础。”
  刘震云说,这次写的四个互不相识的人及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越过大半个zhongguo打着了,但是这四个人都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兴奋的“吃瓜群众”。“看热闹的乐不可支,当事人却是痛不欲生。这部小说中‘吃瓜群众’并没有出场,小说的空白、间隙很饱满。通过出场的人写没有出场的人物,这是我进行的一个新的写作实验。”
  我的小说
  并不适合改编电影
  从《一地鸡毛》到《手机》再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小说大部分都由冯小刚拍摄成电影,新作是否仍交由冯小刚改编拍成电影?刘震云说,他决定不了自己的小说能不能被改编成电影,冯小刚还没有读他的新书,自己也不确定他是否感兴趣。“我从未主动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都是被改编和被影视。其实,我的小说并不适合改编电影,电影需要有完整的故事,相对集中的人物,而且其故事、语言、情节节奏很快,我的小说气质与影视剧的气质距离特别远,小说像生活中的一头大象,边走边思考。为何我的作品最终被拍成电影?应该解释为电影、文学包括了生活之外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超越了故事,超越了人物,有着特别思考的东西,被导演挖出来了。”
  今年,刘震云凭借改编《我不是潘金莲》获第八届zhongguo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编剧奖,可谓写小说与编剧两不误。不过,刘震云说他可能是好作者,但不是好编剧,因为自己确实不知道剧本应该怎么写。“小说和电影剧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小说特别重视一件事、一个人、一段情绪是怎么来的,说清楚这些最好的手段是心理描写,但心理描写对电影剧本是没有用的。电影剧本讲究显性的东西,而小说特别讲究隐性的东西,如果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大众很认可,那是因为冯小刚工作做得比较多,我基本上没做什么。”
  “刘氏幽默”
  不体现在语言上
  近日,刘震云作为嘉宾出现在文化综艺《向上吧!诗词》中,展示了他的文学功底。他说,文化综艺类节目是不是特别热他不是特别有研究,但是自己常读唐诗和宋词,没有任何负担。
  无论在综艺节目中还是在作品中,粉丝们最欣赏刘震云的是他的“刘式幽默”。针对这种观点,刘震云说,其实不管在生活中或是在作品中,自己都不是一个幽默的人。“我写的句子,没有一句是俏皮话,我讨厌作品的语言油嘴滑舌,也讨厌生活中油嘴滑舌的人。但幽默可能不体现在语言上,而是故事的内部存在幽默,故事背后的道理,更幽默,更讽刺。”刘震云说,他的小说中对特别荒谬事件之间的微妙进行留白,留白越大,能填进去的谎言和幽默的东西就越多。  师文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