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管窑陶瓷:传承千年的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管窑镇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鄂皖赣文化相互交流的门径,从而使当地的民间文化呈现出多元性。
  管窑手工制陶工艺起源的年代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1980年,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在李窑的古窑遗址中发掘了大量彩陶片和部分剔花彩陶整器,尤其是在一窑址中发现了宋代的窑砖、彩陶器物及残片,为我们研究管窑手工制陶的始烧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数据,通过这些发现,可以推断管窑手工制陶工艺可能出现在宋代。但是,根据李窑的古窑架上有一根横梁上写有“明朝洪武三年修建”的记载,距此也有600多年的历史。
  管窑手工制陶长期浸润于鄂东地区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之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器形古朴厚重,刻画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基本艺术特征。
  器形古朴厚重。手工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赤西湖沉积下来的黄色黏土,其性软,可塑性较强,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在器形上吸取青铜器、瓷器的造型,更显古朴。
  刻花简洁生动。在创作题材方面,多以花草鱼虫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乡土气息浓厚的当地民间剪纸和国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刻花,剔花和彩绘等工艺,画面生动传神。
  釉色流光溢彩。在着釉方面吸取、借鉴了北方磁州窑的工艺风格,在化妆土装饰上施一层透明铅釉,经煅烧后局部流淌交融,白与黑、白与绿、白与红、红与黄、紫砂与粉白等各种装饰艺术效果。着色剂用料也比较独特,除了以铜和铁为着色剂主料外,还加入了石英粉。石英粉在烧制过程中与化妆粉土发生反应,使主体釉色呈现绛褐色,与白色化妆土比,形成了管窑手工制陶“褐地白花”的独特风格。
  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管窑手工制陶艺人主要受民风民俗的影响,以身边的万事万物为创作题材。在创作中更注重取其神意,而不拘泥于外形。比如,管窑手工制陶的纹样组织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严格的骨架,而是依据物象的特征和生长规律,纹样ziyou地伸展在器物的装饰部位上;通过纹样的疏密转折和空间面积的安排,巧妙地布置在适合于器物特征的轮廓内,使其纹样均衡匀称;另一种是利用散点、连续、连缀、开光等格律式的内架组织纹样,这种构图方法虽不新颖,但它严整的构图形式却没有束缚纹样的生机活泼的形态。在装饰题材上,主要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如“喜鹊闹梅”、“鲤鱼穿莲”、“鹭鸶采莲”等。从中也可以看出管窑手工制陶的艺术表现上,迎合了老百姓追求富贵吉祥心理。在实用功能方面,管窑手工制陶的器形多为圆腹外鼓,且内外施釉,它的造型、装饰形式都是因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这种艺术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也反映出鄂东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管窑手工制陶是民间手工技艺的典范,绝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管窑聪明的匠师们,能够面向生活。无论在造型或装饰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需的坛,罐、盆、壶、缸、翁、坛、钵等之类的用具,上面用十分简练的笔调画出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画面,而且使用绘、划、剔、刻等不同手法。线条流利,ziyou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管窑手工制陶的装饰品种的数量,其刻花、贴花、印花、塑花、水画等,都具代表性和独特的装饰艺术特色,对现代美术影响深远。特别是匠师们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水画”,装饰艺术,“水画”装饰样式是管窑独创,全国仅此一家,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管窑手工制陶开启了我们制陶彩绘装饰的先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而且为今天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7年管窑镇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陶器之乡”。2007年,“管窑手工制陶技艺”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产品先后有350多个品种,310多种花色问世,曾多次获国家、省市创新设计和质量奖,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和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先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