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闽西红军标语 红色文化的生动记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zhengzhi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这是毛泽东同志曾经对红军标语的评价。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闽西地区至今仍保留有众多的苏区时期红军标语,这些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文体多样、形象生动的红军标语是当时苏区文化宣传内容的原始记录。而这些红军标语也生动记载了革命战争时期dang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宗旨任务等,展示出当时dang在zhengzhi、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背景和细节。
  形象生动的文化遗产
  红军标语被称为见证zhongguo革命历史的“活化石”。它是dang的历史最直接、最强烈、最醒目的文化积淀,是dang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dang史文化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而在闽西留存的红军标语,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闽西广大革命群众对dang的zhengzhi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不懈探求,成为启发苏区人民阶级觉悟、凝聚广泛社会力量的重要工具。
  据相关史料记载,古田会议后不久,红四军zhengzhi部发布的《宣传员工作纲要》规定:“每一个宣传员必须备一副写标语的用具,用白(或黑)的颜料,根据本部规定的各种标语,随时随地写于通衢大道行人易见的墙壁上。”“每到一个城市,要用红布写上本部规定之主要标语悬挂于街道中间。”以此种形式对闽西红军标语宣传提出了基本要求。自此以后,闽西苏区宣传机构及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等走向了规范化。
  1931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强调要在各地方墙壁上,都要写满煽动敌方士兵及威壮我方军威的标语,扩大zhengzhi影响。
  可以说,红军标语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在应对敌人宣传dang的zhengzhi主张、发动群众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全国群众动员起来,实行对日宣战”“反对帝国zhuyi瓜分zhongguo”“推翻满洲政府”“欢送白军弟兄们,红军原是工农军;不杀白军的士兵,只杀军阀与豪绅……”这是保留在上杭县珊瑚乡上珊瑚村溪背“梦宏居”中的红军标语。
  据相关史料记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共五次到珊瑚乡。这里也曾是红军的驻地之一。“珊瑚乡‘梦宏居’是闽西红军标语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龙岩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宪华说,“‘梦宏居’内的红军标语保护情况相对来说是一般的,个别的字体上还存有后人人为涂改现象,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方面还相对缺失。从全市来看,实施红军标语抢救性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不仅“梦宏居”中的红军标语岌岌可危,闽西其他存有红军标语的地方,也有相同的情况。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多座荒废民宅内也存有红军标语,但由于多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老屋已破败不堪,面临倒塌的危险;武平县永平镇帽村村土地革命时期区委、区苏旧址里也尚存40多条红军标语,但由于楼房是土木结构,木质楼板多处断裂,墙面也多处受损……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红军标语存在于偏远农村,由于村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大部分都属无保护的状态。再加上年代久远,多数标语又都存在土坯房中,日晒雨淋,有一部分红军标语已经模糊不清甚至表面成块脱落。”曾宪华说,目前从他们走访调查发现的红军标语上看,大部分都是直接书写在土木结构的祖祠或古厝的内外墙壁等处,多数都以黑色或红色墨水、炭灰、染料等书写,若未加以保护,它们的“生存”现状堪忧。
   普查与保护“双管齐下”
  “从2014年开始,我们对龙岩各县市(区)的红军标语进行深入调查,到目前,共走访了50多个乡镇,征集标语数量近1000条。今年进行更全面的普查,征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曾宪华说。
  闽西红军标语分布密集度高,在各县市(区)都有存在。红军标语调查征集的工作人员在普查之外,也对现存濒临损毁的标语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也是推动闽西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重要部分。
  “上个月,我们的调查小分队还去了武平县中堡镇飘香公祠,对其中的红军标语进行考证和确认,并向当地工作人员就维护管理文物点方面提出建议,让这些标语得到更好的保护。”曾宪华介绍,红军标语调研征集工作人员每到一处,都认真搜集、辨别标语的内容及时间,对标语进行清扫、测量,并向当地群众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确保其史实准确无误。
  今年9月,龙岩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向全市征集闽西红军标语图片资料的通知,并要求加强对红军标语等闽西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及时派出专技人员,通过各乡镇dang委、政府的配合,深入到各乡村进行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各乡、镇、村的闽西红色标语数量和现状分布情况,并要求所在县(市、区)dang史研究室进行相关的研究、考证,调查清楚每条(则)红军标语的“生命史”。
   多形式传播历史文化
  闽西红军标语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今天进行爱国zhuyi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zhuyi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近日,记者在“梦宏居”采访时了解到,当地的幼儿园、小学平时也把这里作为学生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不仅如此,现在周边乡镇的dang支部也会组织到“梦宏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里俨然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
  曾宪华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闽西红色标语等的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功能,讲好闽西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接下来当地还将在普查、征集、拍摄、汇总全市红军标语图片资料的基础上,挖掘、研究、整合,编辑出版一部《闽西红军标语》画册,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与此同时,还将举办有关闽西红色标语的专题展览,让市民在观展中更好地感受红军精神。记者:邱妤 通讯员:杨易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