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这位清癯和善的老人带着他的乡愁,永别了挚爱的诗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资料图:著名诗人余光中。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对这首名为《乡愁》的短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清新的文字,悠长的韵味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就在昨天,写下此诗的余光中,那位著名诗人、旁人印象中温和板正的老人,不幸因病在台湾去世了,永远离开了热爱一生的诗歌。
  余光中出生于1928年,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并称其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他创作近70年,“江郎才尽”之咒却未曾降临。有人开玩笑说,“文艺之神缪斯只眷顾年轻人”这句话,对余光中先生失效了。
  “余先生在zhongguo诗歌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在很多研究文章里都有提到。”zhongguo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觉得,《乡愁》这首诗的影响很大,“包括他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余光中先生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
  由于工作原因,刘福春在很多会议上与余光中碰过面。和其他人差不多,他印象中的诗人身材瘦瘦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慢声细语的说着话,是一位特别和蔼的老人,“还有你看他写的字,一笔一划特别好,手稿就像字帖似的”。
  听到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刘福春觉得十分突然。就在上个月,他还前往高雄拜访这位著名诗人,并带去了一本雕版线装的诗集。
  “当时说是余先生摔了一跤,身体不是很好,精神尚可。昨天又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余先生有点儿中风,但不怎么严重。”刘福春的语气里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痛惜,“可没想到今天就去世了”。
  如刘福春所说,余光中生前出版了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推出了他的作品《乡愁》,而前些年在编纂《zhongguo当代名诗人选集》时,出版计划中有余光中的一本书,叫做《zhongguo当代名诗人选集·余光中》。
  “辗转联系上了余先生,我在电话里跟他讲了编诗集的事。我们商量好,作品由我来选,余先生最后敲定目录。”当时负责此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杨柳回忆,签合同的时候,余光中恰好路过北京,“我就说,要去他下榻的友谊宾馆拜访,先生爽快的同意了”。
  这次会面之前,杨柳早就读过余光中的不少诗句,包括著名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以及“给我一掌海棠红”、“给我一瓢长江水”、“给我一片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的《乡愁四韵》,她说,读来叫人泪眼迷离。
  在前往宾馆的路上,杨柳一直想象生活中的余光中是什么样子。及至门开,她看到的诗人身着浅色衣服,面容清癯、身材瘦小,并没有想象中高大。远远看过去,头顶在灯下发光,白发一圈,“我就想,这就是想出了那么多美好诗句的大诗人呢”。
  “余先生从沙发站起来迎了迎我,对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小编辑,说话做事也是彬彬有礼,很得体。”虽然已经时隔十几年,杨柳依旧记得余光中说话的语调很慢很温和,就像在念诗,“他声音不大,只跟我谈诗,板板正正一位老先生。他的夫人就一直陪在旁边,胖乎乎的很亲切,老是招呼喝茶吃零食”。
  只可惜,除了机缘下的一面之缘,到余光中去世,杨柳再也没能见到他。但杨柳仍然记得当年余光中言谈中表现出来对诗歌的热爱,“他对诗歌的感情,或说态度很纯粹”。
  斯人已逝,他的离去,给亲人、朋友很大的打击,诗人谢冕面对媒体表示,“原谅我,此刻一句话也说不出。”但在身后,余光中留下了上千首诗歌为人传诵,正如一位诗歌爱好者写下的悼念文字:“先生走了,但他的诗和音容笑貌会永远留在亲友心里。愿安息。”(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