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对非遗匠人的鞭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原标题: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对非遗匠人的鞭策
  来自新疆的纯棉布,来自兰州的优质布料,在赖淑芳和同伴们的手中,历经浸泡、剪裁、托里、托面、打底等32道严格工序,最终成为一双双做工精细的“唐昌布鞋”,从10多岁开始做布鞋,到如今快60岁了,赖淑芳算不清自己做过多少双布鞋,更没有想过,自己做的布鞋还会被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买走。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总书记来到“唐昌布鞋”展示台前,向“唐昌布鞋”非遗传人赖淑芳了解布鞋的制作工艺,赖淑芳惦念着总书记走基层非常辛苦,提出想送总书记一双鞋,穿着舒服,话刚说出口,总书记笑着说,送我不行,我花钱买一双可以!布鞋标价160元,总书记坚持付给她200元钱。
  在赖淑芳看来,总书记花钱买她的布鞋,“这是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对我们非遗匠人的鼓励和鞭策,我们更有责任把传统布鞋的技艺和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不辜负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
  红火:“唐昌布鞋”热销全国
  2月24日,暖阳。唐昌,古为崇宁县,迄今有1300多年历史,至今保留了诸多历史文化古迹,唐昌文庙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址。自古,川西的小镇往往“以寺而兴”,文庙背后的西北路,至今也是唐昌街上一条热闹的商业街,狭长的街道布满各种商铺,赖淑芳的“唐昌布鞋”店正在这条人气旺盛的老街上,50多平方米的店铺,这是赖淑芳一家人当年倾尽所有买下的,一半用来卖鞋,一半用作生产作坊。
  一把尖长的剪刀,平常人可能使用不惯,但在赖淑芳手里却是游刃有余,只见她熟练地将白布剪成条状,再送到相邻的另一个生产作坊。等着赖淑芳送料来的是她86岁的老母亲王世筠,别看老人已86岁,手工缝纫鞋边丝毫不马虎,针脚整齐,疏密有度,赖淑芳三姐妹做布鞋的手艺,也是授之于这位勤劳的老人。
  店里生意可谓异常火爆,记者采访时,客人来往不断,很多是通过新闻得知“唐昌布鞋”慕名而来,“您就是赖阿姨呀,比电视上看到更年轻精神,这位记者帮我们拍张合影嘛。”市民陈女士见到赖阿姨,高兴地惊呼起来,还让记者为她和赖阿姨拍照留念,陈女士说,她想为老公买双“唐昌布鞋”,上午就去了战旗村的展场,可惜断码了,不甘心的她又打听到唐昌街上的店铺,又赶到这边来买鞋。
  “客人确实多了很多,很抱歉的是,纯棉布鞋基本都没有现货了,这几天我们都是在日夜赶工,想早点做出来,让大家早点穿上舒适的布鞋。”赖淑芳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几天,之前做出来的400多双一下就卖光了,本来预备到正月十五的货,也卖得差不多了,剩余尺码都不齐全,“现在买只能预订,网店上买也要等45天才能拿到。”
  记者在订货本上看到,从2月15日到24日,订单都填了整整6页纸,除了成都本地顾客,还有来自北京、重庆、山西省太原市、江苏省南京市、河南省沈丘县等全国各地的顾客,“总书记来川视察,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非遗‘唐昌布鞋’,我作为非遗传人,高兴的不是我们能够卖更多的鞋,高兴的是,更多的人知道了‘唐昌布鞋’的历史文化,认可和接受我们传统的布鞋文化。”赖淑芳感慨地说道。
  传承:创新让传统布鞋永葆生命力
  裁剪鞋布、布壳排版是技术活,缝边剪边磨边是细致活,塞梆定版是力气活……一双手工布鞋,要经过六七位工匠的手,历经32道工序,传承于父母的言传身教,10多岁就开始做鞋的赖淑芳能够做好每一道工序,常年的手工劳动,她的双手布满了茧子。
  “总书记不嫌我手粗,亲切地和我握了手,他的手很有力也很温暖,向我们普通老百姓传递了dang的关怀和温暖。”回忆起总书记在战旗村视察的一幕幕,赖淑芳依然激动不已,总书记买鞋的两百块钱,她好好地珍藏了起来,“听说我们唐昌正在建设博物馆,我想把这两百块钱捐赠给我们唐昌博物馆,它代表的是总书记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的情怀,代表的是gongchandang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值得所有人学习。”
  面对订单的陡增,这些天,赖淑芳正忙着招一些愿意做传统布鞋的学徒,她希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居家就业的家庭妇女能够加入她的团队,“做布鞋需要沉下心来,只有热爱这个事业的人,才能坚持下来。”“唐昌布鞋”有700年历史了,而在唐昌,依然坚持在做传统手工“唐昌布鞋”也就仅仅赖淑芳三姐妹及其他几位手艺人,加起来不超过10人,最大年纪的是86岁的老母亲,最年轻的也有43岁了。
  不过令赖淑芳感到欣慰的是,儿子艾鹏继承了“唐昌布鞋”的事业。“80后”艾鹏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军用飞机修理工作,工作体面收入也很好。5年前,“唐昌布鞋”发展非常困难,成本高、技术工人难找,赖淑芳决定把库存的布鞋做完就不再做了。那年,儿子艾鹏瞒着父母悄悄辞去了“铁饭碗”,回家又重新把“唐昌布鞋”做了起来,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的艾鹏说,“‘唐昌布鞋’有700年的历史,一双布鞋蕴含的是自然、和谐的传统文化,是一面旗帜,我不能让这面旗帜倒在我们这辈手里。”
  在艾鹏的创新思路下,“唐昌布鞋”起死回生,2015年、2016年先后成功申报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鹏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设淘宝网店,利用网络渠道等宣传“唐昌布鞋”,如今,作为新一代非遗传人,艾鹏还有很多新的想法正在逐步实现,他说:“总书记的视察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也让‘唐昌布鞋’传承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创新创造,只有这样,‘唐昌布鞋’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张渝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