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叶剑英元帅次女凌孜:设立“中华母亲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凌孜,原名叶向真,叶剑英之女,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导演。

  她总默默地坐在会场一隅,认真倾听、记录。

  9日中午,燕翔饭店一层咖啡厅,记者见到了这位红色后代,全国政协委员凌子。气质不凡的凌孜,是叶帅的二女儿。她不想借父亲之名为自己戴上特殊的光环,甚至她的名字也改为凌孜(凌子),更没有几个人知道她的更真实的历史身份。她多年来潜心于儒学,研究孔子,为zhongguo的传统教育做着不懈的努力。

  谈到孔子的儒学教育,她的智慧和记忆之门随即打开,言语中无不流露着她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希冀与梦想。

  设立“中华教师节”

  “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儒家的思想体系与教育体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自汉朝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均需学修,而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宛如长江黄河哺育神州大地,未曾断过。中华文化正是这样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魂魄。”她讲起孔孟之学,滔滔不绝,“这条中华文化纽带是我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文化兴则民族存;文化灭则民族亡”,这是人类历史呈现的事实。这些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治国安邦之至要。

  孔子的思想与智慧亦光照世界,古代以来,尤其是一些东南亚邻国,韩国、日本、越南等都是派人来zhongguo学习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zhongguo文化传统,并结合其民族的实际而创立了本国的文化乃至一整套治国之纲。

  在日本考察时,我发现不少学校的校门口有这样的雕塑,一个背着柴捆的孩子,手里捧着一本论语。日本、韩国、新加波等国在每年 “孔子诞辰”(9月28日)时,用不同方法“祭孔”。

  “儒学教育,让孩子背诵可以开发孩子智力,提高记忆力,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讲起儒家文化和古代的教育方式,她认为沿用2000多年的传统教育方式有着无限的优势和潜力。

  儒家文化从童蒙教育就注重“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种大度仁爱的胸怀才是人类社会赖以凝聚的根本教育。

  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决定将世界最高的教育奖定为“孔子教育奖”,承认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历史地位,这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极高的尊重与评价。

  孔子的儒家文化体系,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代儒学代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已经不仅是zhongguo的了,他是世界的。” 世界各国的汉学家纷纷表示希望zhongguo也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以 “孔子诞辰”9月28日为全省“终生教育日”,zhongguo人民大学以九月份为“孔子文化月”。

  “现在的9月10日教师节,并无文化内涵,也没有任何特殊意义。”凌孜认为,全国人大重新考虑国际国内的呼声, 将9月10日的教师节予以修改,改为以“孔子诞辰”9月28日的“中华教师节”,以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回应国内外贤达人士的心愿。

  设立“中华母亲节”

  “我的提案主要是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建议以孟母生孟子那天作为我们zhongguo母亲自己的节日。”凌孜对记者说。

  “我们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也过母亲节,那是美国的母亲节。目前很多年轻的母亲实际上并不懂得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懂教孩子如何做人,以适应社会。”“现在一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利’ 的关系,让孩子学琴学画等,把孩子当成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带孩子到处做秀。这是种炫耀,对孩子不利。”教育孩子一定是纯 ‘义’的关系,才能把孩子教好。

  在zhongguo童蒙教育首读经典《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华儿女耳熟能详。孟母教孟子成为zhongguo的“亚圣”,是历代教育的典范,懿范千秋。“百善孝为先”,孝道教育是zhongguo文化根本起始点。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最好的教育环境,不惜三次搬家,这不是我们每一个母亲值得深思和学习吗!

  我国人民习惯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表明自己应一生不忘母亲养育之恩。“孟母教子”至今已伴中华民族走过2380年,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不能不从这样即易操作又有深刻教育内涵,大人小孩都能接受的教学做起。将孟母生子日(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就是弘扬母慈子孝。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

  “北京市有很多明清古建筑,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实际教材。”凌孜告诉记者,为弘扬zhongguo传统文化,凡是超过一百年以上的古建筑物,应由政府有关部门鉴定后,挂上保护的牌子,加以保护,不要随意拆除。

  “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很看种文物保护,那怕是颓垣段墙,民族文化的一砖一瓦都能得到很好保护, 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古建筑是我们学习各朝代历史、文化、民俗最直接生动的教学地点和实际教具,它们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真实记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