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八旬老人要成"国家遗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其中,沈阳的“故事王”谭振山口头文学与京剧唐派艺术、评剧“韩、花、筱”三大流派、东北大鼓四项榜上有名。作为个体被申报国家遗产,谭振山是全国唯一一位。
    今年81岁的谭振山能讲一千多个民间故事,先后有日本、德国学者慕名登门,他还是全国唯一出国讲故事的民间故事家,但如今,他的故事也面临没有传人的境地。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江帆是谭振山的研究者,对他追踪和研究了18年。“他很质朴,善于驾驭听众,营造讲述氛围,具有高超的讲述技巧,不突出形体渲染,注重语气和表情,以情节曲折生动见长,风格质朴而具有感染力。”1989年,谭振山被辽宁省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
    “全国目前还没有比谭振山讲述的故事多的人。”江帆说,谭振山的1000多个故事,全方位反映了辽河平原农耕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理想与愿望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以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及其影响来看,在我国故事家群体中也属罕见;加之我国近20年来较有影响的著名老故事家大都相继离世,因此,谭振山也可说是目前所存无几的口头文学家。”
    谭振山在家乡太平庄附近名气很响。村民说,村里红事代书喜对、白事兼写挽联,邻里纠纷,夫妻吵架,他都主动帮忙,20年前旱田改水田,没有经费,他还主动送来经费。
    走进谭家,一位身材高大、脚步轻快的老爷子正在院子里帮卖生猪的儿子算账。他就是谭振山。
谭振山1925年出生,读到小学6年级后辍学务农。谭振山说,他从四五岁开始听故事,七八岁就能给别人讲故事。“到现在我还在边听边讲边学。故事得学呀,你要讲得让人爱听,就得研究语气的轻重缓急、脸上的表情。”
    谭振山对于成为国家遗产的事很低调,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这些故事没有人继承。
    “在沈阳北面的新城子有一片水天相连的水泡子,泡子名叫拉塔湖……”采访中一说起故事,老爷子眉飞色舞,打都打不断,边上的人听得也入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