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同发现北魏精美墓葬壁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发掘,大同市博物馆在该市沙岭村东北约1公里的高地上发掘出12座北魏砖室墓葬,其中7号墓除发现铜牌饰、铜帐钩、银圆饰、釉陶壶、素陶罐和彩绘漆片等文物外,还发现了20多平方米大小的精美壁画。有关专家介绍,该壁画填补了我国汉唐考古壁画没有北魏时期定型材料的空缺,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风情、丧葬习俗、服饰装备等有重大价值。 

  7号墓位于该墓群的北部,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位于甬道西端,平面呈长方形斜坡状。甬道为拱碹顶,地砖呈“人”字形铺设与墓室相连。墓室四壁和甬道顶部侧部皆为壁画。甬道顶部壁画为伏羲女娲神话题材,画面上两人头戴花冠,下半身龙身长尾交缠在一起。甬道两侧各有一名面目丑陋、戴盔披甲、脚穿黑履、拿剑持盾的武士。 

  墓室北面壁画以红色水平线分为上下两块。上块又以红线纵向分为6格,每格内画一象征天上星宿的奇禽异兽。下块从上到下共排列7行,第一行绘有19位女性,皆头挽高髻、身系飘带。细红线之下整个画面是一幅盛大的车马出行图。第一排是6名执缰的导骑,第二排是6名吹角的军乐,后有抬鼓、演奏、杂耍的乐伎,还有扛幡持节的侍卫以及身穿披风、手持长矛的仪仗,队伍中间是一辆高大华丽的车辆,顶部呈伞盖状,车前有帷帐,车后有插旗,画面中残存一面目端庄、比例较大的男性头部,看似该男子端坐车内。车后有头戴鸡冠帽的轻骑兵、甲骑具装的重骑兵、身穿铠甲的步兵和男女侍仆随从。 

  东面有两块壁画。上块最上一行与北壁南壁的壁画相连。从中间往北有8位女性人物与北壁一致,往南有10位男性人物与南壁一致。下块正中有一高大的建筑物,庑殿顶,鸱尾上翘,顶上中心位置站立一只金翅鸟。阑额与撩檐枋之间有红色人字形和一斗三升斗拱,之下有折叠成半圆形的帷幔,里面端坐着男女二人。南侧男子头戴垂裙的黑帽,身着窄袖交领袍衫,右手持麈尾举于肩。北侧女子头戴垂裙的黑帽,身着与男子相同的服饰,右手指于胸前。此二人形体明显大于其他人物。还有数名面向主人的侍仆,形象矮小得多。建筑物的周围有车辆、马匹、人物等,两边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南面也有两块壁画。上块损坏严重。下块从上到下共排列7行,第一行与东壁连为一体,共绘有24位男性,皆面向西,身着斜领长襦,手中持物。用细红线将上面人物和下面场景隔离。场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不仅有主人居住的庑殿顶房屋,还有数量较多的乐伎、侍仆、食物、酒具、马匹,是一幅场面较大的群体宴饮图。西面第二行有3个粮仓和4辆装满货物的架子车,其间有4棵树点缀。第三行有一辆较高大的红顶卷棚车,上有帐幔一道,覆盖车厢。后面还有一辆似屋顶形式的车辆,但形制较小。最后面是两辆装物的架子车和1位女性。第四行有4个顶部可以开启的毡帐,大的毡帐中有端坐和站立的女性,周围放有食物和温酒樽等生活用具,前面有侍仆和乐伎。另一个较大的毡帐中有一位站立的女性。第五行有两位男性正在杀羊,下边有一火烹,正在炙烤羊肉串。场面的西北角绘有一组劳动场景,似在酿酒。 

  西面壁画以红色水平线隔为上下两块。上块又以红线纵向分为6格,每格内画一象征天上星宿的奇禽异兽;下块是一幅盛大的车马出行图。墓室东壁上块最上一行与北壁和南壁连为一体,从中间往北有8位女性人物与北壁一致,往南有10位男性人物与南壁一致;下块正中有一高大的建筑物,里面端坐着男女二人。墓室南壁上栏损坏严重,下栏是一幅场面较大的群体宴饮图及劳动场景。所有壁画笔法细劲连绵,设色典丽秀润,真实展现了墓主人时代——北魏太延年间的现实生活。据发掘出的砖石文字记载,该墓主人为侍中尚书主客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死于太延元年(公元435),鲜卑人。
     作者:杨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