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石家庄文化的根 东古城:战国古城邑 悠悠2400年(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 新闻提示

    “偶过东垣感慨增,离离禾黍满沟塍。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说废兴。”石家庄市区东北部的东古城村,就是如今唯一完整坐落于东垣古城遗址的村子。

    古代赵国的繁华东垣城,如今只是石家庄二环外面的一个乡野小村,今天村北有的是大块的麦田,但已没有滚滚的滹沱河水。东古城就这样联系着历史的两头,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昭示着省城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与灿烂。

    站在公元2008年的土地上,憧憬“三年大变样”的光景,东古城人对未来的期待,超出了自己的想像,舒适的住宅环境、通畅的大路、便利的交通、繁华的商业……梦想的辉煌似乎就这样到了眼前。

    ■ 缘起:战国城邑曾作汉代国都

    今日东古城村,曾是历史上显赫一方的东垣──真定古城的所在地。

    “整个东古城村就建在东垣古城的上边。”熟悉村史的付雨来先生介绍说,东垣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是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被赵国夺去;秦时设东垣县;公元前196年,刘邦亲率大军攻拔平息了叛乱,更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义;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此建立真定国,地辖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王国为侯国,改属常州郡。东晋末北魏初,常山郡移至安乐垒(今正定)。至此,东垣就失去其zhengzhi、经济、都会的地位,历史的热度逐渐冷却。

    2004年,考古部门经挖掘证明:东垣古城西起东古城村西部,东至北高营村南,南到桃园村北,北至石太高速路南、东古城村北。整个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址内外地表散落大量陶片,而在钻探过程中也经常有各时期的陶片、瓦片及瓦当、铺地砖、柱础石等遗物出土,大多为汉代遗物。

    而据东古城村石碑村志记载,东古城村在唐初,郡、县移至现正定城后,这里仍称常山城,一直延续到唐末,以后渐渐演变为古城村。清雍正年间改成东古城。村里的老人感叹地说,在此走过的人,俯下身子,就能摸到有两千年历史的陶片。

    ■ 成长:“河北大寨”的昔日辉煌

    东垣──真定──常山,东古城作为郡、国、县之治所,前后达千年之久。赫赫王城,今日虽剩下遗址,但王城的显赫终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武帝时此地为真定国都。”付雨来说,秦汉是东垣城历史上最显赫的阶段。既曾是郡治,又曾是国都,还有名人的点缀。史载,东晋末、北魏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常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东垣,后来的真定,在这场大迁徙中衰落下来,把繁华让位给了滹沱河对岸的安乐垒,成就了今天正定城的辉煌。

    不过历史上就曾有起有落的东古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终究迎来了再度辉煌。村民李先生回忆,利用背靠滹沱河的独特优势,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滹沱河的河滩上,开发出远近闻名的以苹果为主的果园,此外还有桃园、梨园。以后,东古城村又在滹沱河边建起化工厂,同时,编织、食品、明胶、纸箱、石材、洗涤、五金家电、电器节能等产业渐渐兴起。

    “当时更被称为河北农业大寨,为此老书记陈福庆还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当年为接待外国人进村参观学习,东古城村于1975年修的一条柏油马路,这也是石家庄市市郊第一条柏油马路,这也就是现在的志诚街。

    然而,随着滹沱河的改造和汊河绿化,东古城村已经看不到苹果树了,位于滹沱河岸的村办企业因没有自己特色而停产。现在村北的石材厂可以算是东古城村的支柱产业,曾发起建立第一家石材厂的付雨来感慨地说,1989年,这里还只是一家石材厂,现在已经变成了河北省最大的石材市场,随处可见一家家石材店铺,这个占地250亩的石材市场,聚集了各地石材商人到此。

    而今天的东古城人最大的愿望则是直达正定的体育大街早日能从村里经过。“有了这条路,村子的发展将会并入快车轨道。”有老村民感慨地说,尽管东古城村在二环外不足一公里,但由于没有通畅的大路,东古城村的村貌和其地理位置不甚相符。村民们都期待着,一条主干道的延伸,可以更顺捷地让人们进出石家庄城区的北大门,可以带动东古城一带的发展。

    ■ 定格:2400年前古城,石家庄文化的根

    5月16日,行走在东古城村最热闹的志诚街,街道狭窄,街边是卖菜、卖馒头、卖肉的三轮车,虽然距离繁华的市区如此短的距离,却看不到一点城市的影子。然而,说起东垣古城,东古城村民皆如数家珍,那历史似乎就在眼前。“何止是听说过,这里的村民家中好多收藏有东垣旧物。还有人用从地里挖出来的陶罐一类的器具盛五谷杂粮。”东古城村一位村民提及消逝的古城说。

    付雨来说,文化大革命前村中还有一段长数百米的土制城墙,但最终还是被推倒了。城墙毁后,土被垫到沙地里种粮食了。如今,在东古城村,只有一些古老的地名可以让人联想起当地悠远的历史,“东垣路”、“真定路”……几乎每个名称后面都若干传说,村民都能讲出许多关联历史的故事。

    而村里人更曾在这座旧城遗址上挖出汉钱、“五铢钱”、陶马、泥碗、金香炉、银腊台等文物,没有文保意识的村民还错把刀形币当废铁卖掉了。上世纪50年代,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规定,凡挖坑深度在1米以上,都要报请文保部门审批。据村民李先生介绍,位于村东的24号墓,这是目前东古城村唯一的一处古城遗址,听老人们讲,这至少是一位王侯一级官员的墓地,占地一亩多,现在虽然变小了许多,还是有四五丈高。

    历史的足迹渐行渐远,但东垣古城却为年轻的石家庄染上了一层沧桑底色。有文史专家感慨:东垣古城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根,也是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根。“如果要我说我们发掘和研究这座古城遗址最大的意义,那就是这座古城是咱石家庄建城的源头。”世人皆知,石家庄是缘于京汉、正太两条铁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而东垣古城的发现将石家庄市的建城历史上溯到2400多年前。也就是说,石家庄市是历史上的东垣———真定———正定的继续发展和现代新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