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善款到账率仅7%“诺而不捐”早成慈善潜规则(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青年周末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外企业罕有“诺而不捐”
  这次,入陷商务部“捐款门”风波的先后有12家企业,分别是沃尔玛、谷歌zhongguo、联合利华、诺基亚、贝塔斯曼、玫琳凯、美国礼来公司、德州仪器、欧尚集团、台湾中钢集团、山西海鑫集团和卓越置业集团。
    论起这场风波的缘起,其实可追溯到一个月前。 
  ■“捐款门”风波始末:商务部“好心惹麻烦”
  本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早在5月20日,商务部网站滚动发布的“日常新闻发布”频道中,就已出现一条“截至5月19日,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已向灾区捐款约11.92亿元人民币”的消息。
  5月27日,同类的更新消息后又附加了一份EXCEL形式的表格,这份名为《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表》的表格显示了四百余家企业的捐赠情况。自此之后,隔三岔五,商务部的这份“捐款捐物”表频频更新。
  本来,按照商务部新闻处某工作人员的说法,整理统计表,是想提高捐款的透明度,进一步激发社会捐款捐物的热情,却没有想到给12家企业带来了麻烦(据《zhongguo新闻周刊》6月25日报道)。
  早就关注着这份“捐赠表”的媒体在将近一个月的等待后,敏感地发掘到了一个此后几乎引爆民间舆论的新闻点。
  6月18日,某财经日报刊发《灾区捐款到位与否检验企业承诺》,根据商务部的“捐款捐物表”,该文报道说:“截至6月13日,共有沃尔玛(zhongguo)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当初承诺的现金捐助尚未到位或未全部到位。”
  尽管该报道仅1000余字,在采访了几家“捐款未到位”的企业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外资企业承诺捐助金额已经完全到位,有些还超额实现了承诺。”但随后,网络媒体的介入、“标题dang”式的推波助澜,却迅速把这12家企业推到了被民间舆论群起而攻之的风口浪尖。
  这始料不及的巨大风波,让这份日报事后发出这样的声明:“部分网络媒体在转载本报报道时,任意改变标题,本报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涉事企业齐“喊冤”,商务部“圆场”
  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再难合上。
  12家承诺捐款却未兑现的企业顿时成了部分媒体和网民“围剿”的对象。
  在最初的几天,涉事企业的反应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力争清白”,以捐款票据证明自己公司的捐款早已全部到位。
  另一种类型则属于承诺捐款确未到位,但各有说辞。比如沃尔玛的解释是,目前还有一部分捐赠资金没有到位,是因为公司要根据灾后重建的进度,来确定具体捐赠项目和措施。谷歌的回应是,剩下的金额,公司还要决定给到哪几个第三方组织,而选择、汇款、监督等环节都有一个过程。玫琳凯称,承诺捐助的1500万元,属长远规划内的赞助,计划在2009至2011三年间,根据灾区重建进程和规划,每年投入500万元人民币,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当企业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冤”时,商务部似乎也坐不住了。
  6月18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在网站上公布了一份被网民们称为“圆场”的声明:“近日,有网民针对商务部网站发布的‘一览表’中个别企业捐赠承诺未兑现提出了质疑。据了解,地震发生后许多外资企业都做出了积极捐款捐物的承诺,但一些企业的捐赠要选择适当具体对象和捐赠渠道,企业所承诺的款物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落实到位。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的承诺捐赠完成后,未向有关部门通报,致使个别网民对有关企业产生误解。商务部有关单位将根据企业的捐赠信息,及时更新有关数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