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明故宫地基严重下沉 三维技术"复活"朱元璋选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640多年前,精通风水的刘伯温通过6年的考察,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卜宫选址,最终敲定了具有帝王气象的风水宝地明故宫。但那时的明故宫地势低洼,洪武中后期宫城地基下沉,出现了“前昂后洼”的严重后果,朱元璋想迁都,无奈人已老,后悔莫及。

    昨天,记者获悉,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将融资500万元,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再现600年前的明故宫,其中朱元璋为何选址明故宫将是重要章节。

    三维技术“复活”明故宫

    明故宫还剩下什么?除了明故宫遗址公园内残存的几处建筑、午朝门公园内的遗迹,人们看不到什么地面建筑。但南京一位明史学家马渭源,却有心要“恢复”明故宫的全景,不过,他是通过三维动画,在虚拟的空间内让明故宫“复活”。

    马渭源介绍说,明故宫独创的结构和布局影响了明清500多年的皇城修建,北京故宫就是依明故宫的规制修建的。明末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称明故宫为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虽然宫内大部分建筑已毁,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仍可借助虚拟手段对其进行再现,让人们了解它当年的雄伟壮丽和明清两代的京城文化。

    明故宫地基曾严重下沉

    朱元璋为择宫址,曾命刘伯温以及他的80岁师傅黄楚望、张铁冠道人三人一块选择合适的地方。他们一开始互不沟通,最终三人把自己的想法在纸上分别画了下来后,竟不谋而合,都相中了现在明故宫的位置。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风水大师们所卜的“皇宫”,竟卜在一片低洼的湖水中。这个湖叫燕雀湖,且隅于整个城垣的东部。马渭源说,这还得从明初南京城的修建说起。

    明代南京城从1366年开始修建,到1386年才建完。这个工程超级复杂又庞大,先后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在南唐以来金陵城的基础上扩建新城,同时建造新的皇宫。“皇宫由皇城和宫城组成,外城是皇城,内城称宫城,也就是俗称的大内,紫禁城。”皇宫位于紫金山南麓,背倚钟山的“龙尾”富贵山,范围大概在今天的中山门至逸仙桥之间,也就是明故宫一带。

    为了建皇宫,朱元璋调集了几十万民工和士兵来填湖,用了大量的土石填燕雀湖“改筑新城”。为了把“湖”变成皇宫,相传朱元璋还叫人把住在湖畔的一个叫田德满的老汉投进湖中垫底,因为他的名字谐音为“填得满”,取一个吉兆,并为此封这个老汉为神。

    “可是即使如此,到了朱元璋晚年,宫城的地基仍然严重下沉。”甚至出现了“前昂后洼”的严重局面。

    朱元璋到晚年都想迁都

    “朱元璋到了晚年都一度想要迁都。”马渭源介绍说,朱元璋曾经感慨:皇宫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想迁都,无奈已经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想劳民伤财。

    马渭源说,当时,为了避免地基下沉,朱元璋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在城墙下部铺垫巨石,以及在宫殿下面打进密集的木桩,并铺砌砖石结构的大型下水道等。但是,毕竟地基特殊,朱元璋无法改变宫殿地基下沉。整个皇宫的地势,显出南高而北低,现在的午朝门以南一带较高,以北则较低。

    “现在看来,明故宫的选址和我国的古制有悖。”马渭源解释说,我国古书上多处讲到,卜居不应择低洼之所。古代择都址如此,更不用说择宫址了。而刘伯温为朱元璋所卜的宫址,恐怕是zhongguo古代卜都建宫唯一低洼的特例。另外,在古人眼中,“zhongguo即天下,天下即zhongguo”的理念根深蒂固。从周公、召公为周成五卜洛邑以降,取“天下之中”营都建宫,几乎成为古代帝王建都思想的定制,所以刘伯温将朱元璋的宫室卜于城垣东隅,也是有违古制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