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秦汉古城墙"藏身"农家院 90老人护古50余年(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年90岁的杨茂兴老人50多年看护着身后的古城墙。

一段秦汉时期的古代城墙遗迹居然在一处农家院落里被完整保存下来。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胶南市琅琊镇夏河城北村90岁老人杨茂兴50余年如一日,不拿一分工资,不辞辛劳,将一段秦汉时期的古城墙保护了下来。而古城墙所在地是秦代琅琊郡郡治“夏河城”。这段古城墙目前越来越引起考古学者们的兴趣。

农家院“保护”古城墙

“我们这里有一段秦汉时期的古代城墙,一直被完好保护在一处农户家中。”记者今天接到胶南市琅琊镇夏河城北村村民反映,村民还声称他们那里过去是秦代琅琊郡郡治“夏河城”的所在地。闻讯后,记者赶到夏河城北村杨茂兴家中。记者惊奇地发现,在这处农家院里果然有一座高大的夯土,正坐落在院子西侧,夯土上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后面还有一些槐树。夯土足足有三米多高,七八米长。“这段古遗迹完好的保留下来,还要感谢90岁的杨茂兴老人,他精心看护了50多年。”大家一提起城墙的事无不对这位90岁的老人感叹不已。

精心看护费尽心思

随后,记者采访了仍然老当益壮的杨茂兴老人。他介绍说,解放初期,由于没有成立合作社,农户分散经营,不少村民养猪沤肥,拉土垫圈,文物保护意识几乎为零,从城墙上取土的现象时有发生。

杨茂兴回忆:“这时候,村里的老书记把这片地方划给我,并让我看好这个地方。”为了更好保护城墙,他就认了一个理:只有把古城墙当成自家的东西看护,并不怕和村民抹下脸来。

据老人介绍,为了保护这段城墙,自己经历了很多不愉快的事。很多村村民都认为那是公家的东西,想过来取土垫猪栏用,但他对此绝不妥协。老人还对他们说:“这是国家的东西,如果你们破坏这城墙,我就跟你们拼命!”时间一长,大家看到老人为了保护城墙费尽心思,就再也不好意思取土了。

杨茂兴老人介绍说,为了保护城墙,他甚至还和家人闹起矛盾,自己有4个孩子,但因家中贫穷,住在3间小屋里,老伴就建议推倒城墙建几间房子,他一听就火冒三丈,坚决不同意。80年代后期,手头宽裕了,他就有了一个大胆设想,要将城墙圈进院子保管起来,于是就沿着城墙外围建起了院落,把城墙圈在大院里了。

城墙下修了排水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保护好城墙,杨茂兴老人还在城墙下修了排水道,在城墙上栽种了大量的灌木防止水土流失。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这个院落里还住着杨茂兴老人的老伴和儿子儿媳。

另外,64岁的村民杨同山告诉记者,“我小的时候城墙足足还有5米多高,听上辈老人说,城墙原本有七八米高,墙上面还有路,宽度大约有3米多。村里人可以在上面站岗放哨,有时候村民还在上面打场晒粮食,人们当时只是知道这是古人建造的。”

据村里一些老人介绍,根据胶南史志记载,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其行政区划设郡县制,全国设三十六郡,琅琊郡为其一,当时的郡治就在“夏河城”。记者了解到,历经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当年拥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夏河城已不复存在,留下这段混杂着陶瓷瓦片的古城墙见证着这段古老的历史。另外,记者在村民引导下还看到,在这座城墙北面还有一段城墙,足足有十几米,高度宽度和杨茂兴老人院子里城墙的高度宽度都差不多,很显然过去是连接在一起的。

古迹有重要历史价值

据该村村支部书记丁怀军介绍,近年来,受雨水的冲刷,杨茂兴老人保护的古城墙也出土了一些古代陶瓦或者泥罐的碎片。这段古城墙已成为很多考古历史学者研究的对象,不少人都专程来到杨茂兴家里对城墙进行观摩和考察,尤其是听了老人讲述如何保护城墙的经历,都对老人表示敬佩。

有着对琅琊文化遗迹多年研究的专家、胶南市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圣文认为,这段城墙应该是秦汉时期甚至更早的年代建造的,应该属于琅琊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保存这段古城墙很有历史价值。另外,据专家介绍,在夏河城周边地区,目前已经挖掘出土春秋战国时代的半瓦当和车马饰铜件、秦砖、釉陶器、“千秋万岁”瓦当、黑陶器、古币等文物(包括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之后还发现了一批唐宋时期的瓷器碎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