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奇杂家黄宗江(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0岁成最年轻剧作家 黄宗江1921年生于北京,他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是民国留过洋的电机工程师。其兄弟姐妹七人,前面两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他是家里的兄长,下头还有宗淮、宗洛、宗汉以及小妹宗英。由于祖辈都是翰林,因此黄宗江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父母也都是京剧票友,很快他也在耳濡目染中对文艺感兴趣起来。
在zhongguo文坛上,黄宗江至今保留着一项纪录———年龄最小的剧作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而就在“九一八”前夕,不满10岁的黄宗江虽然不大懂这个世界的变化,却总想创作些什么,于是那一年他写下了反战作品《人的心》,讲了一群动物园里的动物被人压迫到反抗的寓言故事。创作后第二年,黄宗江的同学就帮他投稿《世界日报》,没想到很快就给发表了。而他真正开始实现自己的戏剧梦想、踏上戏剧舞台,则是在周恩来、曹禺都曾经就读过的南开中学。
卖艺黄家人人有戏
其实从黄宗江的家庭背景,和他的聪明才智看,天分极高的他应该走学者型的道路,可他却偏偏选择了戏剧,而且还带上了一串,弟弟、妹妹一个个当了“戏子”。后来,始作俑者的大哥黄宗江就以“艺人”自诩,黄宗江自己曾戏称他们家是“卖艺黄家”。早在青岛上初中时,他就尽在同乐会上演戏,一台能演好几个角色。回家还给弟弟妹妹们演自制的木偶戏,黄宗英就成了惟一的女主角兼配角。弟弟黄宗洛小时候最笨嘴笨舌,也跟在里头瞎搅和。黄宗江和宗英后来都当过职业演员,又都改行以写作为主了,可小时候话都说不清楚的黄宗洛,现在倒成了黄家剩下的惟一演员。1944年黄宗江在散文《卖艺人家》回忆走上这条路的原因,他说虽然演戏不比别的行当好,但却能最接近人生百态。
2004年,黄氏四兄妹———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联袂出演电视剧《大栅栏》。黄宗江说:“这第一次荧屏相聚,或许也是最后的一次,就为给大家留个纪念。”他演李莲英,妹妹宗英演一位老格格。
情痴爱情成佳话
黄宗江有句名言:“演戏比读书重要,恋爱比演戏重要”。黄宗江不仅创作了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他自己的感情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那时黄宗江还在南开中学上学,他迈出了他浪漫人生的第一步。当时的黄宗江还不到17岁就爱上一个女孩,可是那个女孩却要为一个老男人而自杀,黄宗江很快决定与她分手。
中学毕业后,黄宗江就读于燕京大学外文系,但由于不成功的爱情,1940年冬天,为情所困的他中断了燕京大学的学业,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向往已久的进步剧团“上海剧艺社”,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出走。
而黄宗江与第二任妻子阮若珊的爱情更是被人奉为佳话,他们两人都曾遭遇过不幸的婚姻,当离婚后的黄宗江认识在解放区当军人的阮若珊时,他的“多情”再一次萌发,并给阮若珊写了一封万言情书。1957年,黄宗江和阮若珊结婚,直到2001年阮若珊去世,他们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阮若珊去世后,黄宗江要求女儿们在他去世后把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有人称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情痴”。
认识黄宗江的人都感到他是一个充满活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晚年还会经常被请去国外交流。黄宗江自己也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
■ 生平大事年表
1921年,黄宗江生于北京;1931年,10岁即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独幕剧;1933年就读于南开中学,成为南开剧社的活跃人物;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外文系,与孙道临等一起组织燕京剧社;1940年退学成为演员;1944年弃笔从戎参加海军;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创作《海魂》等剧本。
除表演外,黄宗江还曾出版戏剧戏曲选《舞台集》;翻译改编选《嫁接集》;电影剧本选《单qiang并马集》;散文集《卖艺人家》《戏痴说戏》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