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华实用临床杂志》系假冒学术期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新华社电  一份名为《中华实用临床杂志》的非法出版物,声称只要汇相应数额的款项,就能刊登学术论文,获取职称。3年来,上千名教师、医生为此上当受骗,在全国引起恶劣影响。 
  近日,海南省文体厅联合警方在海口市丘海大道端掉了这家非法出版刊物的制作窝点。据了解,虽说杂志社是假的,但从其外表来看却印刷精美,而且,刊号、主办方、承印“样样俱全”。《中华实用临床杂志》在扉页上还印有中华临床医学学会、中华卫生工作者学会主办、zhongguo科技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承印的字样。
  据海口市警方介绍,这类非法出版物都是打着“核心期刊”的名头诈骗,诈骗对象多为医护人员。因为很多单位在评定职称时,要求要在省级期刊或是中央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才可以参评。为此,很多人一时疏忽就会上当受骗。
  据现场抓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非法出版物都有专门的编辑进行排版,隐蔽的印刷厂负责印刷,发表一份论文收取470元至1000元的费用。海南省文化稽查总队的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窝点共有3种杂志350多本,这些杂志均为假刊号;还有9部电话、大量往来信件和汇款单据。该窝点内的一台电脑上显示了该犯罪团伙3年来的作案记录,共有数千名受骗的医生、教师以及读者曾与该犯罪团伙取得联系。
  据海南省文化市场稽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案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重点督办案,也是近年来海南查办规模最大的一起。经初步统计,犯罪团伙诈骗金额在数百万元以上,受骗者至少有上千人。目前,所有出版物被全部没收,公安机关正对此案作进一步调查。

  ◇ 议论
  “发表”惹的祸
  长谷川   
  九十年代初华东师大中文系有位满头白发的老师,五十出头了还年复一年地留在本科低年级执教必修的古代汉语。一般来讲,低年级的必修课都是讲师担纲,问下来,该王姓老教师果然还没混上副教授,而且据说下一次和下下次评也轮不到他,因为“他从来不写文章”。 
  从科举时代至今,社会变化天翻地覆,而“文章”这一事物的重要性却被保留了下来,从前文章写得好可以当官,如今写得好不好倒不是太重要,能不能发表才是关涉个人升迁、评级、毕业的大事件。 
  要想拿硕士、博士学位,除了论文要得到所有白发者的晗首(这个倒并不太难,有导师的面子在,当面总不能判个不合格),毕业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至二篇学术论文也是一个硬指标;要评高级职称,也得拿出“核刊”发表的履历才像样。那么,全国又有多少家核刊可以提供版面让那几百万上千万等待被评审的准博士、准教授们发表文章哩?据说,各家核心期刊的编辑们平时最大量的社交活动就是被各色急于发表“学术文章”的人等请吃饭,他们手里压着的“学术文章”排到第二个五年计划都不够发的。 
  但是制度在那里,论文发不够数就拿不到学位、评不上职称,于是,各种各样变通的方法就出现了,把不是核刊的算成核刊,把不具备学术含量的杂志算成学术期刊,要么就是托熟人找关系,能赶在毕业前找到一个犄角旮旯里的小刊物把文章发掉就是胜利。要是找不到关系,找中介也行,中介手里有大量的核刊资源和发表渠道,只要交钱就统统能上“核刊”,国家级“核刊”搞不定还可以上省级“核刊”,最不济,上封面被打上了“核刊”字样的校级学报还是有希望的。 
  学术论文发表市场的极度混乱,使“核心期刊”这一概念早已鱼龙混杂,于是,一流的高校和机构不认“核刊”了,而以新的、与国际接轨的CSSCI、CSCI之类的规格来对论文发表作出限定,网上有全部索引,随时可查,要造假就难了;而且,新体系不承认以往的很多“核刊”,这致使“发表”的几率更为低下。以往滥竽充数的“核刊”尚不能解决的海量的发表需求,再次堆积了下来。 
  但职称还得评,学位还得拿,在这种情形下,以上这则新闻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大部分攻过硕博、评过职称的人只能又在内心叹息一声,对上当受骗的医生和教师抱以同情或鄙视,同时对我国的学位和职称评审过程中种种形同虚设、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走过场”程序继续无可奈何。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