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30年中国人精神物质之变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早报记者 石剑峰  
  改革开放30年纪念,是本届上海书展的重要主题。在小岗村民关友江为《美丽的村庄》签售同时,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在题为“30年——zhongguo改革开放与文化发展”的演讲中,从大众文化变迁视角看zhongguo改革开放30年,叙述zhongguo人精神生活变迁。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在场听众频频会心微笑。
  发端于1978年的zhongguo改革开放,在最初的10年中,zhongguo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zhongguo人的精神生活也慢慢开放、丰富。“整个1980年代的回忆中,zhongguo人的个人精神开始解放、开放,每个人的个体能力得到重视、发挥。”张颐武说,但与此同时,每件物质都需要被赋予精神内涵,“所以,像太阳镜、牛仔裤等这些东西都被整个社会热烈讨论,讨论会上升到资本zhuyi还是社会zhuyi的高度,但到后期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小。”在张颐武看来,1980年代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依然是“精神引领物质,物质具有精神性。所以在那个年代,全国人民的偶像是陈景润,在许多人看来,他的生活完全是精神性的,是绝对精神的象征”。
  随着zhongguo社会的日益开放,zhongguo人逐渐认识到日常物质生活的意义,“从(1989年)‘11·9’(推倒柏林墙)到(2001年)‘9·11’,这10多年间,zhongguo人对世界的精神想象,被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联系起来。”在张颐武看来,最能代表1990年代zhongguo人精神生活的大众文化产品就是电视剧《渴望》和《北京人在纽约》,“《渴望》体现zhongguo人愿意过日常生活,而不是空喊口号;《北京人在纽约》体现zhongguo人希望走出去开拓世界,但其中有zhongguo人的焦虑和物质渴望。”“巧合的是,《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中,刘欢高唱‘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而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唱的是‘我和你’,非常微妙地说出了zhongguo人和外部的联系。”张颐武说。
  同样,zhongguo人在外部的形象在这10多年来也发生了改变,“1980年代,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是zhongguo人给世界的典型形象,现在是章子怡和姚明。” 章子怡和姚明频频登上美国《新闻周刊》和《时代》杂志的封面,张颐武说,“章子怡和姚明对外的影响力比1万个孔子还要大。他们带给世界的zhongguo人形象是年轻、漂亮、有活力。”
  随着zhongguo逐渐成为经济强国,zhongguo梦也不再不断升华,“描述zhongguo梦在这几年的变迁,王宝强是一个典型。当他还是傻根的时候,zhongguo梦还处于第一阶段,埋头苦干赚钱造房子;到了《士兵突击》,许三多代表了zhongguo人不抛弃、不放弃的梦想。”
  张颐武认为,zhongguo文化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对文化传统的寻找和大众文化缺乏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进行转化,并将全球化进行全体本土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