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老师的“功夫”怎样练到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本报讯  (记者姜澎)昨天在上海师大建校54周年系列活动中,作为校友的本市四位教育专家,与该校的“准老师”们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对话。
    
    今年九月刚获得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的普陀区教育学院化学特级教师叶佩玉,当了30年的一线化学老师,也会经常面试即将上岗的新老师。每一次面试时,叶老师都会出这样一道题目,请应聘者谈一下新一轮课改的理念,然后拿出一本教材,让“准老师”基于课改理念设计一堂课。“3年来,只有一位学生答得还算可以。”
    
    叶佩玉还披露,她去学校听课时经常发现,一些青年教师讲课条理不清晰,板书很差。她认为,对于想要进入教育行业的师范生,应该认识到“上好一堂课”是基本功,而练功要从“今天”做起。
    
    首届“教育功臣”、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既是特级校长,又是特级教师。他说,现在不少年轻教师只会“表演”,即照着老教师的模式上一堂课,如果要求他自己设计讲课内容,往往就会不知所措。他认为,一名教师如果花40分钟才能讲清楚一个问题,那么,学生就只有在放学后或休息日练习,而如果老师能够用30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讲完,学生就可以在课外少花一点时间,甚至不花时间。“老师不会讲课,是造成学生乃至老师自己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刘校长说,如果老师不仅能讲好课,还能科学地设计课堂内容,让“学”、“讲”、“想”、“练”有机结合,那么,老师的功夫才算真正到家。
    
    叶佩玉直言不讳地说,目前的师范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大学围墙内根本就不清楚普教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在场的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快、知识更新快,学生和家长也都在变,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必须在今天的师范课堂上打好专业基础,并一直处于“起跑”状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