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自由飞翔,聆听“白娘子”的民间传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江苏省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馆藏焰铁画《水漫金山》。

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10月18日,随着“BMW2008zhongguo文化之旅”的团队,本报记者走进了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在这里,有一间展厅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这间展厅里,木雕、面塑、剪纸……所有的陈列品都在述说着同一个民间传说,包括背景音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歌名《千年等一回》,来自上世纪90年代风靡大陆的台湾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的故事”,就是这个展厅的唯一也是全部主题。同行的贺学君是zhongguo社科院文学所研究民间文学的专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早在20多年前,她就发表过研究zhongguo四大传说的专著,有这样当面请教的好机会,当然不能够错过。于是,有了我们下面的对话。
  记者:在杭州,有雷峰塔、西湖断桥,这些实物景观都提醒着人们,“白娘子”的传说就发生在此地。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在镇江还有一个这么有趣的“白蛇传传说”专题展馆。我想人们会关注的是,这里面有没有一个“错位”的问题。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不少地方争某某名人“故里”或者什么传说“发源地”,争得不可开交,相互打嘴架。
  贺学君:你说的这些现象,是存在的。而且我个人觉得,不是什么好事。但是“白蛇传传说”和镇江的渊源,那还是非常深的。
  “白蛇传传说”的情节在一开始,的确是在西湖边上,大概在唐五代时期,就有一些雏形了。这个传说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情节有“增补”的情况。故事情节发展逐渐越过了西湖,也越过了杭州,来到了镇江。所以我经常说,传说是“有翅膀”的,它们都会飞翔,会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
  从现在比较稳定的版本来看,其中一个重要情节是白娘子在和许仙结合后,他们避开了在杭州的生活,来到镇江开药店,镇江遭遇瘟疫,他们的药店通过施药,救了很多生民百姓。应该说,开药铺是“白蛇传传说”镇江部分最重要的情节。后来的情节发展,又涉及到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引出了“水漫金山”,白娘子要救出自己的丈夫。我们今天到的这个民间文化艺术馆,就坐落在金山的脚下。“水漫金山”,这个部分也是非常有名的,它的实物依托金山、金山寺也在镇江。所以,“白蛇传传说”和其它的传说一样,都存在一个“多源”的现象。镇江和杭州,应该是这个传说最重要的流传地。
  记者:传说是有翅膀的,这个翅膀其实是老百姓赋予的。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传说就飞起来了。今天来看,“白蛇传传说”的流传已经远不止在杭州、镇江,整个江南地区其实都有流传,随着印刷品、影视剧不停的复制,还包括各个地方戏曲的借鉴、编排,传说的大致框架,我想只要对zhongguo文化稍有了解,应该都会知道一些。人们所不太清楚的,恐怕还是这个传说的形成过程,或者说是“传说的发展史”。
  贺学君:是这样的。这个传说不仅在国内ziyou飞翔,甚至还飞到了国外,比如日本。日本江户时代的作家上田秋成根据zhongguo《警世通言》和《西湖佳话》关于《白蛇传》的故事,写作了《蛇性至淫》,收入其《雨月物语》。其中很多主要人物的名字当然有改变,白娘子叫“真女儿”,许仙叫“丰雄”,小青改成了“磨矢”,只有法海和尚还是不变。
  至于这个传说在历史上的具体流传和发展过程,是很难考证的,因为这是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考证需要证据。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传说的形成有两条主要的线索,往往又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民间百姓的讲述和创造,老人给孩子讲故事,把这个故事的生命延续下来,有时候会有一些新的情节发展;一条是古代文人的记录或者编写,这条线索是有可能进行一些考证的。比如冯梦龙《警世通言》里怎么叙述的,到了方成培的笔记小说《雷峰塔传奇》里,又有什么变化?
  我个人的阅读印象,一个很有意味的变化是白娘子身上的妖气逐渐被去掉了,同时,对白娘子的同情也逐渐增加。最早的传说原型是一个人和妖精的故事。白蛇更多是显出妖气。到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白娘子的妖气变得很淡了。
  我要突出说这个传说结尾的问题。冯梦龙和前人相似,法海取胜,白娘子失败,方成培是说因为白蛇之子的忠孝节义,感动了法海,让白娘子升天,好了一些,但是其命运还是掌握在法海手里。到乾隆年间的弹词《新编东调雷峰塔白蛇传》,情况就很不同了,最后是其子与小青烧塔救出白娘子,这里表达出来的很积极的精神,非常强烈。这时候有更多俗文学的东西,民间还有儿子去学艺或者学武,来救出自己的母亲的版本。
  记者:关于“白蛇传传说”在日本的发展,我也可以提供一个信息: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后来被日本著名的导演沟口健二改编成了同名电影,用的也是《蛇性之淫》这段故事,不过,沟口又给几个主要人物改了名字。
  其实,一个民间传说往往有多种异文,“白蛇传传说”也不例外。不过,似乎这些异文随着时间的发展,倒发展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命运的天平越来越偏向白娘子。白娘子越来越受到同情,越来越“飞得ziyou”了。您觉得是这样吗?
  贺学君:刚才我们提到了“白蛇传传说”中“水漫金山”的情节,这个事情很明显是为生民百姓带来了灾难的。但是,在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中,这部分内容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有,但不广泛,而且没有过多的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对白娘子的态度。上世纪20年代雷峰塔倒掉之前,据说很多老百姓到塔下面去挖砖的,挖砖有什么意义呢?一个是希望这个压着白娘娘的塔早点倒掉,还有一层意思,觉得这个砖头是有仙气的。所以,白娘子在民间传说发展到后来,在人们心里,是仙,而不是妖。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里的那些展品,多种多样。像剪纸、泥塑这样的工艺门类,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说明白娘子传说的题材很受人们的欢迎。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牛郎织女,故事不同,却都是描写对爱情的追求,说明民间对爱情这个话题是很乐于讲述的。
  另外,也有不少人为法海和尚叫屈的,比如曾经有学者指出,历史上法海实有其人,唐代丞相裴修有子出家为僧,法名为法海。我觉得这样的翻案文章不是很有必要。把历史人物等同于历史传说,是对民间文学的一种误解。民众是不管那么多的,他们关心的是白娘子的命运,迫害她的也可以叫其它名字,但只要这个名字或者形象确定下来了,人们就会把憎恶加在他身上,这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特点吧。
  记者: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爱情”,所以白娘子越来越“ziyou”,而法海因为阻挠了“爱情”,变得越来越不“ziyou”,以至于最终自己躲到了螃蟹的肚子里。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这个传说。这个传说已经是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这意味着对它进行一种保护。我想民间传说在历史上是口耳相传的东西,另外,那么多的异文也暗示着这个文本的开放性,我们今天怎么理解这种保护呢?您是否可以照顾到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
  贺学君:先说历史吧,今天看来镇江的展览馆,就“白蛇传传说”而言,这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的资料馆,很了不起。用多种的民间文艺手法来表现这个传说,这也是对传说保护的一种方法;他们最近出版了“白蛇传传说”丛书,用书籍为传说赋予了“第二生命”;特别是收集了那么多民间的手抄本、油印本,收集的各个版本的异文200多种,这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资料,我们才有可能接近传说发展的历史。当然,他们还可以做不少工作,比如应该加强学术研究,做好资料的整理分类,对传说的历史演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叙述,等等。
  说到现实,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影视剧的改编。我一直认为传说不是历史,不存在一个本真性的问题,但是,这不意味着就可以过分改造、胡乱编造。基本的传说框架,这个至少应该遵行。像《千年等一回》这样的歌,哪怕只有这一句,也是很能打动人的。《新白娘子传奇》前半段,基本上照顾到了“白蛇传传说”的核心情节,还是不错的,后半段的故事是从哪里发展出来的,我还不知道。至于有些改编,让许仙和小青谈恋爱,这就和历史上人们创造的人物形象太不符合了。不但生造出情节,连人家的核心价值观都偷换掉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