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经典诠释与国学新视野(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诠释学的建构 


  主持人:确实,经典诠释的研究会为国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很多切入点。大家都知道,虽然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经验非常丰富,资料非常之多,但说到“诠释学”,谁都会认为那是西方的东西。中国有经典诠释的传统,没有系统的成体系的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建构。在今后的经典诠释研究过程中,这方面是不是也有考虑的空间?


  潘:借鉴西方的思想资源有两块:一个是本体论的学说,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这个传统;一个是方法论学说。西方的诠释学,我觉得可以这么说,伽达默尔、海德格尔的诠释学思想从来没有成为德国诠释学的主流,中国人格外重视他们,可能跟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有关。比如伽达默尔哲学的核心是实践智慧,这一点与中国人的倾向颇为契合。但西方的诠释学的主流是方法论。中国人有自己的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体验。我们的诠释经验不同于西方的诠释经验。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立足于我们自己的经学传统,把那些方法论的规则梳理出来,并且体系化;一方面对本体论、方法论的两个向度做一个整合,以超越西方那种站在本体论的立场就一定要反对方法论,站在方法论的立场就一定反对本体论的做法。西方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性,但忽视对形上价值的关怀,甚至是刻意回避它。我们则不,既借鉴它,又不回避价值导向。所以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经典诠释上是有它的理由的,因为经典具有规范性、典范性,构成我们的传统,能使我们的道德、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这个可以称作诠释学取向上的一种有效性。这样的话,透过经典的诠释,我们就可以把方法论与本体论整合在一起。我认为朱熹的工作做得是蛮好的,可惜缺乏体系化。你看朱熹解经,既有文字的,即小学功夫,又通过文本追寻作者即圣贤的意图,还强调个人的体悟、修身养性。把这三个整合起来来建构我们的诠释学,很值得尝试。


  成:理论跟方法是相互为用的,理论主要是说明世界的真实,具有本体性。方法主要是帮助我们如何找到这个理论,具有知识论的作用。西方哲学有重视方法的传统,从柏拉图第一、二、三期的对话录可以看出他已经形成了一种超验的辩证方法,到亚里士多德产生了分析的方法,一种经验的、分类的、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延伸到近代哲学,笛卡尔是方法论,莱布尼茨是方法论,康德、黑格尔也是方法论。但中国人一直很重视本体性,重视对世界的当下体验,对生命自我的体验,而对于方法意识并不强调。但方法实际上是在本体之中,方法即功夫,功夫所至就是本体。本体是一种学,而不是一种论,是从生活中获得的一种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诠释学是一种生活体验,不断发展、不断自觉、不断改进。中国哲学是一种具有内在的基本方法的诠释学。现在讲中国诠释学的建构也不应离开这一固有传统。说到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我想不要忽视两个面向:一个是面向中国传统文明的诠释学;一个是基于中国哲学,也基于中国人对西方进行了解的普遍性的诠释学。这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的经典怎么在世界有一定的分量,怎么在世界几大传统里面、尤其是西方的传统里面发挥重大作用,很值得研究。最后我想指出的是,我们今天应该透过经典诠释的研究对中国的传统的文字传统、思想传统、哲学传统进行重新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造成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前面说到汉学和宋学,我要说汉学的传统加上宋学的传统,再加上近代中西融合的传统,这三个东西整合在一起便能造成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便能在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当中建立我们的位置。


  张:现在应该发起一个经典诠释运动,以便在主流知识分子中造成一种新的意识,那就是对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科学主义做出真正的反省。不是说要抛弃科学,而是要抛弃建立在科学主义基础上的唯一真理论。“真”是和诠释传统分不开的。比如说西医实际上是西方的诠释传统,中医则是我们的诠释传统导致的对真理的认识,双方不可互相替代。如果在主流知识分子中真能形成这样一个诠释学的意识,并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层面,那中医的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当今人类面临着一些根本性的威胁,而有些人却认为是一种根本性的跃进。比如前些天还看到某些学者谈论所谓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对人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使之升级到更超越的层面,比如寿命可以活到500年、1000年甚至是永生。这是一种思潮,西方有,中国也有。完全被科学主义绑架了。面对这个思潮,据我看来,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宗教,包括西方的经典,是没有能力回应的。因为他们几乎都不甘于做人,都盼望超越人,而只有儒家,成人之教,甘心做人。那儒家的经典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使命来回应这个思潮?这应该是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必须思考的新问题之一。


  成:的确,中国从《周易》到孔子都是肯定人的价值的,儒家讲的人有宇宙论的意义。中国诠释学可不可以在彰显人的地位、人的宇宙意义、人的价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回应这些思潮,事实上也是为儒学获得现代性提供了机遇。


  成:中国诠释学一定要强调人的生命的价值。


  主持人:借鉴西方的资源也好,重视本体与方法的整合也好,回应现实的思潮也好,总之对于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建构大家是十分期待的。其实成教授的本体诠释学的建构已经走到前面了,很有启发意义。今天各位教授的发言很精彩,也很有启发性,谢谢大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