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穿儒服的传教士利玛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利玛窦,一名来zhongguo的传教士,更是一名学者。 
  他的经历让西方人开始真正了解zhongguo,他也同时为zhongguo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子,因他的到来,zhongguo人第一次看到了机械钟表、西方油画,第一次听到西洋音乐……更重要的是,当时西方的许多科学、技术,被他介绍到了zhongguo。 
  利玛窦,让zhongguo人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 
  到zhongguo来传教 
  1582年8月7日,一艘外轮抵靠aomen码头,30岁的利玛窦登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他是为传教而来的,这个神秘的国度深深吸引着这位年轻的神父,而aomen将成为他了解zhongguo的窗口。 
  此时的aomen,已有900多葡萄牙人,他们获得嘉靖皇帝的批准,在这里租地建屋,每年在规定时间往返广州进行贸易。即便是这样,aomen依然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aomen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吴志良介绍说:一方面,明朝本身缺乏远洋作战的能力,把葡萄牙人和倭寇完全驱逐出东南沿海,另外一方面,zhongguo明朝的商品经济需要一个港口。两广政府得不到北京的拨款,还需要帮助中央政府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西北和东北的边防,既要考虑国家的安全,不能在广州进行贸易,又需要这个贸易,那就离广州远一点的地方,找了一个当时的濠间澳,就是aomen。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开颂介绍说:利玛窦来zhongguo时期,正是aomen的黄金时代,当时它有4大航线,一条到日本长崎的,一条是到马尼拉的,一条是经过印度果阿到欧洲里斯本,还有一条到秘鲁。aomen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 
  贸易的繁荣使得aomen成为远东最为重要的一个城市。天主教也随葡萄牙人的进入而在aomen落地生根,在利玛窦到达的时候,aomen已是教堂林立了,其中最宏伟的是圣保禄教堂,zhongguo人称为三巴寺,而神父们都被称为三巴寺僧。 
  尽管传教士们在aomen生活了30多年,却始终没能进入zhongguo内地,因为他们没一个懂中文,也不了解zhongguo国情。 
  当在aomen的耶稣会长范礼安意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时,便从所负责的教区内选择一些有能力的神父来aomen,以便系统地学习中文。罗明坚、利玛窦等人被挑选出来,而利玛窦成为最佳人选,因为他既年轻又有学识。 
  出身名门的神父 
  1552年10月6日,利玛窦诞生在意大利马塞拉塔市一个名门之家,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已做到了省长,并对这个儿子抱着很大的期望,但利玛窦却选择了当一名神父。 
  1571年,在父亲失望和沮丧的目光中,利玛窦加入了天主教的一支耶稣会。第二年,他进入罗马学院,学习哲学、神学以及数学、地理知识,其间,利玛窦还进修了自己感兴趣的天文仪器和钟表的制作技术。 
  当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东方热席卷了整个欧洲时,年轻的利玛窦也激动不已。在经过6个月的海上航行后,1578年9月他到达印度果阿,此后的4年里他完成了在罗马尚未修完的神学。 
  接到范礼安的信,利玛窦马上启程来到aomen。很快,他就投入到汉语的学习过程中。 
  汉语的学习并不容易,但利玛窦对中文却十分感兴趣,以至于他给自己在罗马老师的信中,大加赞赏中文,并且希望他的老师也学习一些中文。 
  在利玛窦看来,“汉语的词汇中没有单复数的区别,没有阴性阳性的区别,没有时态和语气的区别,他们用很容易理解的副词就解决了问题。而且每个词都是一个音节,最快的书写方式就是画,因此他们就像我们的艺术家一样是用画笔。而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即使他们讲话时用的是不同的语言,却都能相互通信和阅读书籍。” 
  他说:大地是圆的 
  一年的中文学习很快得到了回报,在与zhongguo官员的会面中,会说中文的传教士利玛窦赢得了好感。 
  利玛窦从aomen带来了很多内地没有的东西:天主教的耶稣与圣母的雕塑、油画以及一些宗教用的法器,他希望用这些新奇的东西来吸引zhongguo人。 
  他的展示品中最受欢迎的却是自鸣钟,这个能自己走动、到点就报时的神奇东西,确实比zhongguo的铜壶滴漏要先进得多,在知府王泮的主持下,利玛窦将aomen的制表工匠带到肇庆,和zhongguo的工匠一起制作了zhongguo第一个机械自鸣钟。 
  与自鸣钟的神奇相比,利玛窦带来的地图更让王泮吃惊:他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会是这样,他所接触的所有知识告诉他:天是圆的、地是方的,zhongguo是世界的中央,所谓世界,就是指zhongguo的15个省再加上周围一星半点的岛而已。 
  利玛窦很聪明,他在地图上画了很多神奇的动物,并到处做了一个注解,以说明欧洲也是非常好的地方。这个地图使zhongguo人知道了大地是圆的,原有zhongguo文化的优越感受到极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这已不仅是一张地图,而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这幅地图被翻刻达12次之多,并被广为收录,流传到zhongguo各地。这件事注定要对zhongguo的世界地理知识发生深刻的影响。 
  身着儒服的传教士 
  利玛窦还带来了许多西方的科学仪器,利用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利玛窦成功地打开了与zhongguo官员、士大夫的交往圈子。 
  但他很快发现,事情并未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很多人与他交往是为了一个奇怪的目的。 
  来找他们的人,60%以上是为了看他的炼金术,20%是为了看他的奇物,大约10%是看西方的地图和科学的,问宗教的5%都不到,大部分人把他当成一个有炼丹术的人来看待,因为zhongguo的炼丹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利玛窦认识到: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相遇的时候,一般都是从自身的文化来想象对方的,双方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接下来,利玛窦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渐渐困惑地发现,这里的实际生活,与他在aomen认识的zhongguo有太多的不同,而且矛盾接连不断。 
  利玛窦在广东一呆就是12年,促使他重新思考传教的方式,以及怎样顺应这个与西方文明不同的社会。更重要的是,他的中文水平此时已有很大的提高,不但能流利地说中文,而且能看懂儒家的经典著作。在一名叫屈汝夔的儒生劝说下,利玛窦开始留起胡须,戴上儒冠,穿上儒袍,像一个中榜举人一样安排自己,这样他的整个举止都变得儒学化。利玛窦着儒服这件事,是他对zhongguo文化认识深入的一个标志。 
  在广东的遭遇,使利玛窦认为,传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皇帝入教,或在皇帝的恩准下传教,而要实现这个想法,就只有去北京。 
  打定主意的利玛窦,开始向北京进发了。 
  由于此时的明朝正帮助朝鲜与日本交战,外国人很容易被怀疑成间谍,利玛窦不但去不了北京,连落脚南京的想法都破灭了。 
  他成为天子跟前的红人 
  虽然传教尚未成功,但在南方赢取的名声让利玛窦信心百倍,让皇帝入教或在皇帝的恩准下传教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 
  1600年,利玛窦再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 
  为了这次进京,aomen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他献给皇帝的礼物在《利玛窦zhongguo札记》中有详细记载:油画3幅,世界地图一张,以及西洋琴一架,镶宝石十字架一个,以及西洋银币,还有必不可少的两座一大一小铜制的自鸣钟。 
  当1601年的新年到来之际,在zhongguo已经呆了19年的利玛窦,终于跨进了紫禁城的大门。 
  这一次,还是自鸣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钟被安置在特制的钟楼上,万历皇帝简直爱不释手,以至于皇太后想拿去看看。万历皇帝立刻叫太监们把发条给松了,在太后失去兴趣时,他又马上将其要回放到了自己的寝宫。 
  由于没人会使用西洋琴,利玛窦便为皇帝组织了一支西洋乐器演奏队,队员全部来自太监,曲子是教会唱诗班的曲子,而歌词是从西方诗歌翻译来的。 
  钟表要常修,乐队时常要排练,而利玛窦也就可以经常进出皇宫,到后来,他甚至可以领着新到的神父参观皇宫。 
  不过,利玛窦却始终没有见到皇帝本人。此时的万历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上朝了,他曾发誓除了太监和嫔妃外不见任何人。 
  虽然他也想亲眼看看这个给他敬献钟表的外国人长什么样,但却不想因此打破誓言,最终,皇帝派两个画家为利玛窦画了像。 
  利玛窦让皇帝入教的想法破灭了。 
  由于进贡有功,利玛窦被恩准留在了北京,修建了天主教堂,甚至每个月还得到12两俸银的补助,而利玛窦本人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人物,有时接见客人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 
  从传教士到学者 
  在朋友的帮助下,利玛窦先在南昌落了脚,已经戴上儒冠的利玛窦发现,南昌是他进入zhongguo知识界最好的窗口。 
  南昌由于白鹿书院和东林学社的兴起,很多知名学者都聚集在那里。 
  吸取了广东的教训,利玛窦在南昌的传教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他不再修建教堂,也不主动给人们展示宗教器物,除了自己做一些必要的宗教仪式以外,利玛窦并不向老百姓宣讲天主教,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接近当时zhongguo的高级知识分子上。 
  利玛窦自称“西儒”,在拜访南昌当地的官员、知名的学者和皇亲国戚时,除了展示自己带来的新奇物品和西方的科学知识以外,还努力显示自己对儒学经典的熟悉,并且更多地利用四书五经来解释天主教的教义。对儒家经典的熟悉还让利玛窦假借了zhongguo古代“上帝”这个词。 
  其实,“上帝”这两个字就是zhongguo自己的概念,在诗经尚书中就有,并不是利玛窦发明的,而且我们上帝的概念还具有很大的威力,比如有帝王拜上帝等。于是利马窦说你看你们现在是不信上帝了,但是过去你们信啊,你们书都这样说的啊。 
  在南昌的这段时间,利玛窦向当时的学者教授了很多西方的数学、天文知识,并且准确地预测出月食,这使得他在科学领域里声望卓著。 
  许多对于利玛窦所持的宗教观点有不同看法的学者,对利玛窦所展示出的科学方面的学识却不得不佩服,所以即便是传教不能实现,利玛窦依然获得了许多友谊。 
  而他也乐意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一次宴会中,利玛窦用他超强的记忆力征服了当地的学者,在读了一遍400个不相关的汉字之后,利玛窦能将它们全部背下来,并且能倒着复述出来。 
  在这之后,利玛窦将西方的格言以中文的方式写了一篇《交友论》,这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连他本人都感到吃惊。在给朋友的信中,利玛窦写道:“我机械制造方面的才能已经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而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是有天分的学者、有道德的人的声誉。这篇文章非常受欢迎,已经在两个地方出版了。”他再也没有离开 
  利玛窦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已不太会用意大利语写作了,我快成zhongguo人了。 
  利玛窦将自己在zhongguo的经历撰写下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利玛窦zhongguo札记》,在书中他盛赞了zhongguo的富庶和繁荣,由衷地流露出对于zhongguo的感情。 
  大量的zhongguo书籍通过aomen被带到了欧洲,而aomen又应利玛窦的要求,向北京源源不断地寄来了大量的欧洲书籍。此时的aomen,不但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中心,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一些当时的欧洲书籍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国家图书馆里看到它们。 
  晚年的利玛窦热衷与zhongguo学者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 
  他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同李之藻翻译了《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据统计,利玛窦在zhongguo的行程超过2000多公里,汉文译著共有19种,近半数是介绍西方科学的。 
  对zhongguo来说,他给zhongguo带来西方科学的风气,而他所著《利玛窦zhongguo札记》,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西方介绍了一个真实的zhongguo。《西字奇蹟》则第一次用拉丁文给zhongguo的汉字进行了拼音标注。 
  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起到的作用,无论从规模的深远,还是规模的巨大来讲,利玛窦都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奠基人。 
  1610年的5月10日,利玛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万历皇帝下诏,赐北京城西的滕公栅栏墓地用于安葬利玛窦。 
  从1582年踏上zhongguo的土地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作者:杨文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