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陈寅恪百余遗稿 嘉德秋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以《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zhengzhi史述论稿》奠定隋唐史研究基础,后以盲笔著《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广征博引,考证入微,学术范围涉及敦煌学、佛教、诗歌以及中亚语言、历史、宗教研究等……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学术成就一直让人惊叹。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获悉,在11月下旬的zhongguo嘉德秋拍中,陈寅恪的百余种文稿将上拍,估价330万元~350万元。
  “这套珍贵的文稿基本体现了陈寅恪一生的学术面貌,高价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专家拓晓堂昨天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说。
  涂抹删改处显治学精神
  上拍百余件文稿大致分为六类,既有亲笔手稿也包括1940年代末,因为眼疾,由黄萱代笔的文稿。此次拍卖的《柳如是别传笔记》一册,从未发表,对于研究先生晚年巨著《柳如是别传》写作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王国维所写《王静安先生挽词及序》等文章并未收录寅恪先生的《寒柳堂集》等汇集著述中;而寅恪批校的书籍《大唐创业起居注》,没在《陈寅恪集》中著录,他的通批洋洋千数言,足见唐史研究功底。此外,《两晋南北朝史资料》等陈寅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学讲义和明代刻本《陶靖节先生诗集》等生前藏书也在拍卖范围。
  “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著述大都已经发表、出版,但手稿等他本人保留的原始资料让人了解治学态度的严谨;出版物往往是一再修订的结果,和他最初的学术思想有不同之处,”拓晓堂昨天说,“由于晚年先生都是凭记忆写作,可能现在的出版物中有些小的错误,通过对手稿的仔细研究,这些都有望被改正。”
  与上海的一段渊源
  据介绍,陈寅恪在世时非常看重文稿收存,但因战争、偷窃等诸多原因,文稿散失很严重。季羡林先生曾在文章中慨叹寅恪先生文稿“先后毁失,为之奈何”。
  陈寅恪晚年为了更好保存文稿,1964年曾委托前来探望的学生蒋天骥代为保管,此事他曾用“拟就罪言盈百万,藏山付托不须辞”的诗句来记述。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拍的正是40多年前“付托”的部分,这批文稿曾一度被上海图书馆收藏,和沪上研究者曾有渊源,“文革”后,被归还给陈氏后人,并辗转由现在的藏家提供给嘉德拍卖。陈寅恪的文稿向来为海内外学者、藏者所重视。这批文稿上拍的消息还未正式发布,已有研究机构和藏家表达收藏意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