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华文化与当代价值”研讨会侧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深秋的台北,暖意依然,到处一片葱绿。连日来,10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研究中华文化的专家学者汇集辅仁大学校园,“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在此举行。与会学者以“中华文化与当代价值”为主题,举行多场报告和座谈,从不同角度,对中华文化与当代价值,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就如何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推进两岸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切磋交流,深入研讨,是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永远的华夏儿女
  民族认同,国家统一,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精神脊梁,也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牢固纽带。两岸学者在论文或座谈中,阐述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代价值和普世价值。有台湾学者认为,台湾人历来认同中华文化,两岸同胞骨肉相连。
  研讨会第一天,主持开幕式的辅仁大学前校长李震教授说,尽管台湾当局有些人极力阻挠,但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是阻挡不了的,因为,我们都是永远的华夏儿女。几句感人肺腑的话,博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钱婉约博士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孙女,她在发言中特别提到,祖父在台湾去世时,未能前来,深感遗憾。会议期间,她同一起参加研讨会的叔叔、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前往瞻仰钱穆故居――素书楼,并到钱穆夫人钱胡美琦女士住地看望。据了解,年近八旬的钱胡美琦女士,近年来热心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为传承国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筑牢心灵之桥
  中华文化在两岸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持久深藏于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台湾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从台北到高雄,从日月潭到阿里山,从“国父纪念馆”到故宫博物院,从街头市容、文化遗迹到人们言谈举止,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深烙印。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始终是鼓励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动力和纽带。台湾当局一些人企图切断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根,大搞“文化台独”和“去zhongguo化”。对此,与会学者表示,要珍惜中华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筑牢两岸人民的心灵之桥。
  在研讨和座谈中,两岸学者容易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上,找到共同的话题和认知。分组讨论时,与会学者对一些学术问题见解各异,展开认真讨论,气氛热烈,观点鲜明,而又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共同营造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开展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是两岸最后走上统一的必经之途。近年来,辅仁大学在推进两岸学术交流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目前,辅仁大学已与近20所大陆高校进行交流活动,彼此交换教授、学生,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教授一直热心推动和实施两岸学术交流活动,他深有感慨地说,弘扬中华文化,是zhongguo人的共同目标,通过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增加互信,使彼此有了共同目标。他希望今后可以做得更多,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作贡献。
  短短7天的学术研讨会结束了。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在宝岛相聚,切磋交流研究中华文化的心得和成果,探讨如何建构中华文化在世界学术上的价值,两岸学者不仅增进了共识,同时也建立了宝贵的兄弟情谊。
    作者:王志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