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教育在西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市莲湖区洒金桥小学学生放学唱的“语录歌”,曲调是学校老师自己谱写的,歌词则取自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这是洒金桥小学在对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记诵一些我国传统国学经典著作。 
  随着国学复兴潮流兴起,“祭孔大典”、现代私塾教育等于国学相关的事件成为媒体的一个热点,与这些注目的热点相比,这里的这些“小动作”悄无声息,但正是在这悄无声息的潜移默化中,老师和家长都惊喜地发现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知道尊敬师长,关爱别人了…… 
  这是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推行的一个小缩影。 
  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古城西安,目前的国学教育发展是什么样子,发展的形式又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明远,对“国学”教育在西安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 
  民间力量唱主角 
  “现在我们说的‘国学’,广义是指儒、释、道三家组成的zhongguo传统文化,目前大家推广的‘国学’,以儒家一些经典文化著作为主。实际上以普及介绍为主,因为从文革‘破四旧’以后,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许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是理解很偏颇。所以现在是重新介绍。”见面后,明远先生首先给记者解释了目前“国学”复兴潮流中的“国学”的基本内容。 
  “关于这个潮流,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海外一些华人学者提出,代表人物是国学大师南怀谨等,国内的著名学者任继愈也提出应该让儿童青少年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当时在学术界、教育界内部引起的争议很大,尤其许多儿童教育专家反对,认为会给儿童、青少年思想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也有人支持,还有人实践,当时主要在北京有一批人搞,我当时也在北京,但没有参与,只是很关注这样一个潮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就慢慢地强了,攻击传统文化的人就少了,当然这和最初一些实践者在少儿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功也分不开。总的说来,国学复兴这个潮流主要还是一些民间人士在推进。2000年左右,我回到西安后,开始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西安也慢慢地实践,做这些事情我们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当时的反对者,反对的理由主要是认为传统的经典文化带有太多的封建思想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不好影响和背诵不是科学的学习方式。的确,儒家发展到宋明理学时候,对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制,但是时代变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不存在了,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多,调皮捣蛋不好教育的多,所以在我们推广传统的一些礼仪教育的时候,家长老师特别欢迎,实践证明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不少都懂礼貌了,有责任感了;关于死记硬背这个问题,现在的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小孩子的学习能力特长就是记忆,所以应该让小孩子在这个阶段多记一些东西。”研究会的研究员,从事了多年小学教育实践的张天泰老师给记者补充解释了一些情况。 
  明远先生说的自己的实践,主要是指关于少年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广和培养国学教育人才两个方面。而且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去年6月份明远成立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从研究会成立起他们在去年8月就和国内外5个城市,共同举办了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研究会成立至今,还聘请了国内国学研究专家10多人,到一些开展国学诵读的幼儿园、小学给老师做关于国学教育的报告,帮助他们提高国学素养。 
  从“诵读”开始 
  “目前,研究会的单位会员有幼儿园20多个,小学10多家,他们都在尝试搞国学‘诵读’,还有一些民间组织和学校也在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研究会目前致力做的也是将经典诵读推广开来。其实我们做得称不上‘国学教育’,顶多算是‘启蒙’,让孩子记诵一些《论语》、《弟子规》等古代典籍。在将来我们还准备开展一些古代文艺,如琴棋书画等一些传统文艺的推广教育。”明远告诉记者他们目前的工作中心。 
  为什么国学教育选择从诵读经典开始。面对记者这个疑问,张天泰研究员解释说,因为“诵读”的效果现在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大家有目共睹的成效:首先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提高成效很大;第二,可以克服孩子的浮躁心态,使孩子容易静定;第三,对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性格品质有积极影响。再者就是通过古代经典诵读可以培养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兴趣。还有一个较大问题就是传统文化的再次解读目前是个问题,比如孔子的话,汉代有汉代的解释,宋朝有宋朝的解释,现在应该怎么解释,怎么解释会被时代和社会认可,这在目前是个问题。 
  “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读了孔子话,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些理解不仅很对还很有新意,所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也许将来他们当中会产生新的国学大师,解决传统文化现代化这个大问题。”张天泰说。 
  专职传统文化传播员 
  与目前许多国学志愿者和“兼职”推广人士相比,去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刘文嘉是一个专职人员。作为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宣传推广国学是他的工作。“大学毕业后,从事这样一项工作,首先是我自己对zhongguo的传统文化很喜欢,我在大学期间在外面代家教时,就尝试着用一些古代的教育方式教育、训练孩子,启发他们的思维,比如,教他们对对子、做古诗、学一些古人的礼仪什么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很高兴。也就更加坚定了我推广国学的信心。”刘文嘉告诉记者。 
  目前刘文嘉的主要工作是做一些带有义务性质的国学培训,他每周要到一些大学开一些传统文化讲座,进行国学知识普及,还在寒暑假跟一些青少年宫合作开办国学培训班。“有些是完全免费的,有些只是收些成本费。我的工资是研究会给发的。但是研究会目前的主要收入很少,根本就不够房租等日常办公开销,现在主要是靠明远会长的投资。但是我们也在寻找摸索增加收入的渠道,因为虽然我们并不想靠这件事情赚钱,但要把它长期做下去,最终还有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略有些盈利,我们才能拿出资金做更多的事情。”刘文嘉给记者介绍了研究会目前的运转情况。 
  虽然是一个专职的“国学工作者”,刘文嘉的穿衣戴帽和普通青年并没有什么区别,丝毫没有社会上一些“国学爱好者”穿汉服、行古礼那样的标新立异。“其实跟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国学爱好者、志愿者都没有在衣着和行为方面的有什么‘独立特行’,也没有那必要,不是说你穿上汉服唐装就是了解了古代文化,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也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恢复古代的生活条件,我们只是学习和继承古代的优秀文化而已。”刘文嘉说。 
  “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很深厚,历史文化景点比比皆是,目前政府在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汉唐文化上做的事情很多,这就使得许多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成立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时,就没有把‘西安’作为一个地理名词看,我们认为‘西安’应是zhongguo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明远最后告诉记者自己对于西安发展传统文化的看法。 
    作者:杨斌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