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江苏宿迁新发现110多处古遗址古建筑和古墓(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洋河古民居
 
“寻找的不仅是记忆,传承的不仅是文明,呵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按照统一部署,从2007年4月份开始,我市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我市各县区已经基本完成了文物调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在这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中,我市已经新发现110多处古遗址、古建筑和古墓葬。

    “这次普查是最全面的!”

    我国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从1956年开始的,那时,普查规模小,也不规范,没有留下统计数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自1981年秋至1985年,其规模和成果均超过第一次,但受资金、技术等制约,仍然存在普查不彻底、资料不翔实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古遗址、墓葬不断地被发现,同时一些有价值的故居、厂房遗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也非常有必要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基于这样的考虑,相关部门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按照要求,我市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结束,与前两次普查相比,此次普查规模大、涵盖内容丰富,信息网络、数码相机、GPS卫星定位仪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其中,可以说这次普查是最全面的一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博物馆馆长张萍萍这样告诉记者,“并且,我市的文物普查工作是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的,这也说明政府对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据了解,我市的文物普查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2007年4月至9月为第一阶段;2007年10月到2009年12月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单位,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陆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要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普查时,要对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采集和登记工作。

    “全市共有110多处新的发现!”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我市各县区都有新的发现。据初步统计,新发现的古遗址,墓葬共有110多处!”张萍萍高兴地告诉记者。

    这110多处发现主要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宿城区的洋河镇在这次文物普查中就发现了大量的古建筑遗址,如位于洋河镇西门居委会的晋商槽坊宅、洋河镇东圩村的胡家古宅,另外洋河镇还发现了吴家大院、裴家古民居、熊家古民居等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当然,这次发现最多的还是古墓葬,如宿豫区发现的尖墩、宿城区的老墩,此外还有刘陵墓群、刘墩墓群、孙庄小墩墓群等。

    值得一题的是,一些工业遗址这次也被作为文物纳入了普查的范围,比如位于宿豫区井头乡的耀徐玻璃厂遗址、洋河酒厂老厂房等。

    那么这些新发现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宿迁文物资源的越来越多,充分证明了宿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下一步我们将展开详细的研究,相信这些新的发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那个时期宿迁的经济文化状况,进一步了解宿迁的历史衍变过程!”张萍萍自信地说。

    据了解,宿城区新发现的老墩已经被省文物专家确认为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可以说老墩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宿城史前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洋河镇新发现的古建筑遗址也得到了南京一些专家的认可,专家们认为,洋河古镇的一些古建筑做工、用料讲究,规模较大,是民居建筑中的精品。

    位于沭阳县新河、颜集两镇的古栗林更是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同。经过论证,专家们认为沭阳古栗林是我省一处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自然景观。专家建议,沭阳县直接把古栗林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要保护好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对于这些新的发现,张萍萍说:“下一步就是要整理、汇总普查资料,进行数据库建设,公布普查结果,最主要的是给这些新发现定级,保护好这些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以后,我市将建立文物方面的“三大系统:即宿迁市不可移动文物编码系统、宿迁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宿迁市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完成“三大报告”,即编制宿迁市文物普查档案、公布宿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宿迁市普查工作报告。

    张萍萍说:“所有的这些工作完成以后,我们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才能告一段落。我相信经过这次普查,市内的古遗址、古墓葬将基本上被我们全部掌握,这不仅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忆,也必将推动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