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贵族大墓还是军事设施? 天柱山神秘古暗道成谜(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暗道位于于天柱山九井河景区。天柱山的数条支流汇集于此,形成一条落差550米的瀑布,瀑布跌水在坚硬的花岗岩河床上冲击形成了一个个深潭,大的深潭共有9个,九井河因此得名。暗道洞口位于四井地段东侧靠近河谷的山坡上
 
    ■新闻背景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天柱山暗道被定为文物点。7月上旬,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对这条暗道进行现场勘察之后,确认这是安徽迄今发现的首例人工古暗道。但它的修建时间、用途以及连接什么地方,至今成谜。

    天柱山管委会工会主任张扬介绍说,目前管委会正在制定新的探测计划。新计划准备在8月初,先安排工人将暗道中的积水和淤泥清除,暗道有的地方顶部石板已经坍塌,将通道堵塞,计划中坍塌的部分可能会从顶部被挖开,一来恢复暗道畅通,二来便于工人清淤和提高专家考察的安全性,三来可以对这些地方进行修复。清除障碍后,专家将对暗道内部进行更深入地探测。

    据了解,计划制定完成并获得文物保护部门批准后,就会付诸实施。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个在当地人们心中存在的几十年的谜团即将解开。

    如果是其他用途,则要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才能确定其意义

    ■将新闻进行到底

    几十年前,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地区,当地人在修建农田时偶然间发现一条神秘暗道。之所以称其神秘,是因为洞口和里面的通道,均由人工制成。30年间,当地部门组织过3次探察,都因能见度差、淤泥或积水障碍等原因,每次在暗道内只能前行十几二十米,便无功而返。

    军事设施?墓道?排水涵洞?……几十年来,对于这条暗道的用途以及它通往哪里,民间有各种猜测和传说。而当地的县志、山志中,只有暗道附近的道观遗址天祚宫的记载,对暗道却只字不提。

    ————探秘————

    神秘暗道通往何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介绍说,洞口非常明显。同样明显的,还有其人工痕迹:“洞口,还有暗道里面的地面、墙壁、顶部,都是由石板砌成,而且这些石料都是经过加工和挑选的,一看就是个人工通道。”

    除此之外,在洞口还有一个封门石。也就是说,洞口原本封闭,被发现后,封门石才被挪开。而在暗道两侧的墙壁上,还有凹进去的壁龛,至于其是用来放置灯盏的灯龛还是另有他用,目前尚不确定。

    潜山县博物馆馆长李丁生认为,暗道应建于宋代之前。因为宋代之后潜山县的记载已经比较详细。和前几次探察一样,宫希成和助手这次也只前进了十几米。“通道只有1米多宽,高80厘米左右,人在里面只能蹲着走。进去十几米后,手电筒的光就只够看到眼前的东西。前几天刚下过大雨,洞里有积水,由于这次探察没带相关设备,考虑到安全原因,就没有再往里走。”

    虽然没能继续深入一探究竟,但宫希成他们凭借其从事考古多年的专业经验,还是从地面上看出了一些端倪。

    他说,从地表情况看,暗道连接的地下部分不小,范围大概有十几亩地。从洞口和暗道前面十几米的情况看,当初建设这个地下工程时,应当是先挖开地面,进行施工。当建成后,又被重新掩埋起来,“土壤的自然状态和经过人为加工之后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搞考古的看这个还是比较有经验,但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解谜————

    汉宋之间贵族大墓?

    今年6月8日,天柱山管委会和潜山县文物部门组织了对暗道的第三次探测,初步认为是汉至宋朝之间某一贵族大墓。

    李丁生也参与了此次探测,他根据洞上方拱形缺口、两侧的凹陷的壁龛以及在通道15米处发现的地面小型石坑推断,这些可能是墓室通道的天井、灯龛以及地坑,而且洞内弯道又是朝着3个山头的中间一座山的方向,契合古代墓葬选址的要求。现在他正在查询古代潜山县出现的名人,从而判断是否有可能是这些某个人的墓葬。

    另外,据当地天柱山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离暗道不远处,有一个露天的塌陷区,里面是空的。如果假设这个塌陷区是墓室的话,那的确存在暗道是一条墓道的可能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