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逐一寻访北京城内"藏文碑" 一共找到十五块(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一棵树立的碑
    
    离昭庙不远,仍在香山公园境内,在今日的香山饭店和著名的“双清别墅”之间,有一座古庙——“香山寺”的遗址,里面存留着《娑罗树歌》碑。此碑极有情趣,是十五通有藏字的石碑中最具雅兴的,因为它是献给一棵树的。
    
    奇怪的是,这块石碑很少被记载,许多资料里都无载,找不到有关的描述,怪冷淡的。
    
    这块石碑体量不是特别大,但形制不错,毕竟是皇帝的御碑,有特定的规格。碑也是四方体的,南侧刻汉文,西侧刻藏文,北侧刻蒙文,东侧刻满文。
    
    诗文中说三十多年前乾隆皇帝自己来香山寺时,发现寺前有一株千年古树,很茂盛,是一株娑罗树。三十多年后乾隆皇帝再来香山时又见此树,仍然繁茂。但自感奇怪的是,在这些年中,诗已写了几万首,竟没有一首是歌颂此树者,故而有此诗歌,刻在碑上,专门要歌颂它一番。
    
    可惜,原树已亡,不知所终。今人在碑附近补种了几株小娑罗树,上面挂着牌子,叫它“七叶树”。盼着它们快快长大吧,好和这块了不得的歌碑相匹配。  
    北海的三座石碑
    
    北海北岸是藏传佛教皇家寺庙最集中的地方,一共有五座,由西北角向东数,依次为:小西天(又称极乐世界)、万佛楼、阐福寺、大西天经厂(又称大圆镜智宝殿)、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
    
    《万佛楼瞻礼》诗碑在所有北京刻有藏文的石碑中,是最大最漂亮最有气派的。万佛楼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八十大寿而建造的,头一年正值乾隆本人六十大寿,万佛楼有庆祝双生日的意思,所以盖得极其讲究。万佛楼碑亦是方碑,体量很大,顶盖和基座硕大,雕工极其复杂,层次很多,不愧是一件大型石雕精品。现在石碑已由万佛楼前原址移至小西天的南侧,靠近北海岸边。碑南侧为汉文,西侧为藏文,北侧为蒙文,东侧为满文,字迹依然很清哳。
    
    第二块带有藏文的石碑在大西天的北部,即西天梵境的后院,现在这个后院是被隔离开的,没有对外开放,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占用。这座后院里有两件宝贝:一是高大雄伟的琉璃阁,二是七佛塔碑亭。
    
    七佛塔是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塔,造型和内容都是堪称一绝的,天下没有第二份。它也是乾隆时期的文物,建于1777年。它是源于六世班禅进贡的七佛。原来佛教在印度有七佛,于是,乾隆皇帝就写了一篇论文,把这七佛叫什么,姓什么,是属于什么部族,父亲是谁,母亲是谁,徒弟是谁,儿子是谁,都一一写明,而且教人都一一刻了像,共七幅,刻在七块石板上。加上他本人这篇论文,用四种文字刻在第八块石头上,整合起来组成一座空心的八角形塔,塔外面再加盖一个很大的漂亮亭子,叫做“七佛塔碑亭”。有乾隆文章的石板上由右起依次是汉、藏、蒙、满四种文字,竖写。
    
    说到释迦牟尼佛,乾隆写道:“第七释迦牟尼佛,种刹利,姓瞿昙,父净饭王,母大清净,居舍卫城,神足二,一名舍利佛,次名目犍侍者名阿难,子名罗目侯罗。”这有点像释迦牟尼佛的“人事档案”了。
    
    七佛刻得很纤细,画面也很丰富多彩。最顶端刻有四小块文字说明,右起依次是汉、满、蒙、藏。背景必有树,佛的双手必有物。每尊佛左右各有弟子像,都是两人,弟子像底下还各有四个人像,所有佛和弟子下面都用小号的藏文刻着名字。画面所有的空地也都充满了很写实的东西,看得出是下了功夫描绘的。画面和文字是完全吻合的,这都是人,是生活中活生生的智者。
    
    北海琼华岛永安寺中还有一座大型方石碑,叫做《白塔山总记》,也是乾隆御笔,南为汉文,西为藏文,北为蒙文,东为满文,在中轴线的右侧,有亭子保护。外国的景点一进门一般都有接待中心,免费发放旅游简介;我们这里,老祖宗有大石碑,这个旅游简介可是不简单,是皇帝本人写的。
    
    五处六块
    
    第一处第一块:碧云寺里有一对石碑,立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前方左右两侧。石碑各有一座石头亭子罩着,规格挺高。此碑叫《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右侧是汉、藏两种文字并列的。左侧同样的一亭一碑,则是蒙、满两种文字并列的。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建于乾隆年间。
    
    第二处第二块:在香山附近,团城演武厅之南,有一块《御制实胜寺碑》,是乾隆十四年立的,记载了一段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块碑是另一种典型,它和宗教无关,和庆典也无关,只承载历史。
    
    实胜寺已不存,但实胜寺碑尚存,而且完好,有华丽的碑亭庇护,虽处荒郊,亦神采奕奕。只不过,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孤零零,呆在一片果树桃林中。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侵犯邻近土司,并杀伤官军。清政府派兵攻打大金川。久攻不下,只因对方有碉可守。此时,出现了以碉攻碉之说,建议清军也筑碉。乾隆以为这是下策。回想,清初,旗人常用云梯登城取胜。于是下令在香山一带建筑石雕。选战士练习攻碉,不到一个月,练得精兵二千人,派至前方,大获全胜。于是敕建实胜寺,并在寺左右建房,驻扎新建的健锐云梯营。这就是历史上的“大金川之役”。是乾隆皇帝得意的十大武功之一。
    
    这块实胜寺碑体量也很大,高丈余,四方,有四种文体。夕阳时分,迎着阳光的恰是刻藏文的一面,格外抢眼。
    
    第三处第三块:《万寿山多宝塔颂》。颐和园后山原本有一大片藏式建筑,其东端有一组建筑叫花承阁,是藏传佛教寺庙,大部分毁于英法联军战火,唯独一座多彩琉璃佛塔仍在遗址上高耸于林木之中。塔下面有一座小石碑,是《御制万寿山多宝塔颂》,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一面是汉、满文,另一面是藏、蒙文。这块小石碑的保护条件较差,位置也不好,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第四处第四块:万寿寺(现首都艺术博物馆)中路第二进里有一对石碑,右侧正面为汉、满两种文字,左侧正面是藏、蒙文字,刻的是《敕修万寿寺碑记》,文的大意是为了庆贺其生母皇太后六十大寿,特重修明代寺庙万寿寺。
    
    第五处第五块:雍和宫里,雍和门殿和雍和宫殿之间有一块重要的大四方碑,高6.2米,每面宽1.45米,上刻乾隆皇帝的一篇重要政论文章,题目叫《喇嘛说》,并建三丈五尺高的正方形碑亭以护其碑。碑北是汉文,西为藏文,东为蒙文,南为满文。此碑被称为“泄露天机”的碑,中心意思是兴黄教为了“安众蒙古”。
    
    第五处第六块:雍和宫还有两块石碑,叫《雍和宫碑文》,在雍和宫门殿之前的广场里,西侧的是藏文、蒙文的,东侧的是汉文、满文的,是乾隆皇帝写的建喇嘛教雍和宫的经过。
    
    这十五块刻有藏字的北京石碑,真是一组绝佳的教材。只需将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带到这批石碑面前,让他们自己看,我想,一看就会明白了。
    
    xizang自古就是zhongguo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传教佛(喇嘛教)在北京原来竟那么受尊重;xizang杰出的宗教领袖六世班禅,原来那么拥戴中央政府;藏族早已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不然,zhongguo皇帝的一篇篇重要的文章或题词,怎么都会有藏文的译文,怎么都会堂而皇之地刻凿在首都北京的石碑上?
    
    我们应好好保护和利用这些美妙的石碑。没有亭子的要加盖碑亭,地理位置不好的要适当调整,要责成文保单位限期检查,要订出整改规划。
    
    好好地善待这十五块有藏文的石碑吧!它们真的很好,特别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