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喜欢说实话的人" 田仲济评点茅盾、郭沫若(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07年是我国著名文史学家、现代文学研究家、杂文作家田仲济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他,山东师范大学杨洪承教授主编的四卷本《田仲济文集》出版发行。这体现了田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

    上世纪80年代,田老担任省政协常委。出于仰慕之情,我不止一次去他家登门拜访。老人家很实在,交谈过程中有问必答,不避讳任何话题,难怪看他的杂文有鲁迅、巴金的味道,很过瘾!

    有一次,我去他住在山师大北宿舍院的家,一栋很有年头的教授楼,客厅狭窄,墙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其中有茅盾、郭沫若的书法条幅,我们的话题就围绕这两幅字聊了起来。

    先抄录这两首诗:

    高傲性格不求人,天壤飘零寄此身。谁与登茵谁落溷,愿归黄土破红尘。题红楼梦画页,葬花。仲济同志两正。茅盾,一九八O年二月于北京。

    江边球石剧堪怜,受尽磋磨不计年。凝静无心随浊浪,飘浮底事问行船。内充真体圆融甚,外发英华色泽鲜。出水便嫌遗润朗,可知笼升亦宜烟。民国卅年七月录近作,仲济先生属。郭沫若。

    “从这两幅字可以看出,茅公和郭老有一个共同特点,写的都是自己的诗。他们都是片纸不丢的人。不过字幅本身没有什么故事。”田老指着墙上的字娓娓而谈。

    田老说,我和茅公、郭老认识较早,大约是在抗战时期。现在讲zhongguo现代文学史,还是鲁、郭、茅、巴、老、曹。

    我问:“您与茅盾算是老朋友了吧?”田老予以纠正:“我与他没法比。他是大作家,我是兼搞文学创作。茅公逝世后,我写过一篇纪念文章,发表在《济南日报》副刊上,其中提到‘文革’开始时,茅公曾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劝他不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但毛泽东不听。当然茅公也有缺点。提这件事,主要是想拿茅与郭比。相比之下,‘文革’前和‘文革’中郭的一些做法我很不赞成。郭老一生对文学、历史、考古研究都有很大贡献,有才,大胆,做事不是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的那种人,他的诗人特点、色彩非常明显。他的好处千千万万,但过于大胆,过于感情用事,有时说话办事毫不加思考,造成不良影响。他批判俞平伯,说‘他研究大观园夜宴的座次,有何用啊?’而他自己却研究凤姐的死,说她不是疯了,是得了副伤寒。又说大观园里很干净,哪来的虱子?这虱子是谁带进来的?简直是无聊。‘文革’初期,在一次文艺界动员大会上,某人作报告痛批‘三家村’,郭老当即表态说,听了这位的报告我才想到,以前我写的东西应该全部烧掉!事后见到从北京来的人,我问:‘郭老的东西烧了没有?’答曰:‘一点也没烧。’既然做不到,何必这样说呢,这不是欺骗群众吗?《试看今日之蒋介石》是郭老揭露国民dang反动派丑恶行径的著名文章,曾经轰动一时。可是此后在他写的另一篇文章中,却说与蒋会见是‘一次温柔而伟大的握手’,真肉麻!并把此文收入了《郭沫若文集》,这对青年读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太不检点。”

    话题回到郭老的书法条幅上,田老倒是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有位朋友,知道田与郭熟识,托田老帮其向郭老求字。田老性格直率,随口说道:“我这里有一幅,你拿去吧。”朋友也不客气,真的拿走了,挂了几年又送回来,说“我欣赏得差不多了,该还给你了。”然而未料,“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家给弄丢了。“文革”结束后,一位报考田老研究生的大学生,竟然拿着这幅字来拜见田老。说是在聊城师范学院一间堆放杂物的屋子里,从乱书堆中无意中看到的,见上下款齐全,知道是郭老题赠田老的,便珍藏起来,当时怕招惹是非,还故意在这幅字的表面贴了幅广告画掩人耳目。现在终于可以物归原主了。

    那次交谈,田老还说到,我不打算写自己的回忆录,只是想写点关乎我认识的文化名人的回忆文章,提供给地方志、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门、《新文学史料》杂志刊用。例如:郭老、茅公、老舍、王统照、臧克家等。我已经80多岁了,患有严重的白内障,视力很差,左眼做过手术,现恢复到0.8,右眼不到0.1,写东西很困难,但还是要坚持写。我这个人缺点是有什么说什么,所以喜欢说实话的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