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因抗战之名存南京旧事:民间博物馆收藏南京记忆(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展品——烟盒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2周年祭日。

    上午9点,南京城拉响警报。南京人吴先斌的民间抗战博物馆里,人们会在胸前佩戴白花。

    三年前的今日,这家民间博物馆在南京城南赫然开馆。那年吴先斌42岁,是个私营企业主,华东装饰材料厂厂长。馆址安德门大街48号,是他的工厂。

    安德门,72年前,从安徽推进的日军第16和第18师团,就是从这里冲破南京城门,然后一路向北。咫尺之遥的雨花台,是当日士兵浴血的杀场。后来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驻守南京,是制造大屠杀的元凶之一,他在1945年zhongguo人抗战胜利之际突然暴病身亡,最终得以逃过东京审判。

    吴先斌的家族与日本人世无血仇,他的祖辈在那场战争之后才移民南京。但最终,坚持要做此因“抗战”之名的民间博物馆的人,偏偏是他。“南京这个城市,它需要有这么一个馆,需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件事。”他当仁不让。

    2009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计有馆藏文物1120余件、抗战书籍4万余册。它的开馆,入了“南京市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曾经,“企业家吴先斌开办民间抗战博物馆有什么社会意义?”是江宁区学生初中升高中会考模拟试卷的一道试题。吴先斌视之为这个城授予了他“没有公章的奖状”。

    三年。以一己之力,每年几十万的投入。“活下去,活着就了不起。”别人常用这句话来勉励。吴先斌说没问题,他很有信心。

    2009年“12·13”,南京一直在下雨。梧桐的叶子还没落尽,整座城池都是湿的。在吴先斌的抗战馆里,问起72年前这一天的天气,吴先斌说:“那一天阳光明媚,出奇的天暖。有照片为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