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武义密林中发现合葬了700多抗日军民的墓葬(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村民修建抗日军民殉难墓 


    从树林中出来,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与张岳全一起到白溪东村采访。张岳全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这座墓了,那里原来是个大操场,新zhongguo成立后搞五化建设,就全种上了树,很少有人进去,墓也被人渐渐遗忘。“墓前原来竖着一座纪念塔的,后来在大跃进中被损坏,搬到村里去了。我带你们去看。” 


    在张岳全指引下,记者很快在村中一段破败的土墙旁找到了这座“纪念塔”。所谓塔,其实是一根石柱,长约3米,柱的正面用颜体刻有“抗日军民殉难墓”五个大字,据说是当时永康县法院的秘书徐长庚题的字。柱侧面有“浩气长存”四字,还刻有年份,但因被磨损而无法辨识。 


    村中曾参与修墓的人已先后去世,唯一健在的是张岳全的父亲———张云亮老人。虽然已经88岁,他依然身体硬朗,思路清晰。说起墓葬,老人很激动:“墓里安葬的不是传言中的矿工,而是几百具抗日军民的遗骸。” 


    张云亮说,墓是在他二十三四岁时修的。日军入侵武义后,指挥部就设在与白溪东村仅隔数里的童庐村,村子附近到处是sharen场,被杀害的有抗日的国民dang79军将士、gongchandang员,也有当地的平民百姓。“日本鬼子杀了很多人,白骨散落四处,村民们不安心。日本人走后,当地土绅童汉章就提议,将这些白骨集中起来安葬。”这个提议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村民们把散落各处的遗骸捡回来,集中存放在村口一间屋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那间房子就差不多堆满了。数了一下,有700多具遗骸。 


    据张云亮的回忆,参与修墓的有十几个村民,大家都是自愿的,还有村民捐米捐稻谷。张云亮老人也捐了60公斤大米。墓修好后,村里还专门请人做了三天三夜的道场。“后来,又有村民陆续捡到白骨,我们就在大墓旁边挖了一座小坟。那之后,方圆两公里之内基本上看不到白骨了。”张云亮说。 


    墓葬见证日军暴行 


    随着张云亮老人的回忆,树林中这座神秘墓葬背后的历史渐渐清晰。
 

    武义县博物馆副馆长鲍仕才告诉记者,1942年4月武义县城沦陷后,白洋街道童庐村成为日军侵略武义的总指挥部,并在白溪东村的野鸡山、元华山等地筑有炮台,派兵把守。日军屯兵在童庐村的1023天里,武义人民特别是童庐村附近的百姓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日军在童庐村的3年期间,sharen如麻,不计其数,手段也非常残忍。发现可疑的人就会用上laohu凳、夹脚架、夹棍等各种刑具。据2006年的一份调查统计,日军在白洋街道杀害zhongguo人达2943人。 


    白溪东村靠近童庐村,这里的百姓也遭受了一样的折磨。村里老人们回忆,日军入侵后,他们亲眼看见不少尸体暴露荒野。那几年家狗都不回家,在山上吃死人肉,眼睛都吃得发红。童庐山地上白骨累累,漫山遍野,一片凄惨景象。
 

    抗日军民殉难墓是日军侵略zhongguo的罪证,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如今,它却只能孤零零地隐藏在密林深处。作为重要的抗战遗迹,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对它加以保护和修葺。我们也希望墓中的死难者们能永久安息。(来源:金华日报 邵佩玲 胡国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