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赴台北故宫查密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满文原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年三四月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们又一次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查阅与新编《清史》相关的清代档案文献。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清代地理志方面的重要资料。 


    七年多来,清史纂修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项目初稿已完成约70%。修编史书,采集档案必不可少。据不完全统计,存世的清代档案共有 2000多万件,分藏于海内外。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约40余万件清代文献档案。这些清宫密档,自然也成了清史编纂专家们的重点查阅对象。


    学者不远千里而来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助理研究员郑永昌先生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zhongguo》记者,故宫院藏有一些关于清代地理的重要档案资料。这部分文献在不久前刚刚被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们所查阅。 



    据悉,自2002年底,清史纂修工作启动以来,编纂工作一直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根据清史编纂委员会的编纂规划,新编《清史》共有五部分:通纪、典志、史表、传记、图录,计92卷。经过5年的项目研究和撰写,《清史》编纂工作取得初步成果,项目初稿已完成约70%。2009年5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启动了对初稿的审改工作。


    历代修史都十分重视档案文献利用。多年来,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们曾经多次到台北故宫查阅清代档案文献。有些专家几乎“年年都来”。新编《清史》内容广泛,专家们的查阅范围涉及到清代社会经济、天文、地理、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有时甚至细致到清代粮价等资料。


    被这些清宫密档吸引的专家远不止于此。据郑永昌介绍,台北故宫方面接待的学者除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外,还有许多不远千里而来的国外学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非常重要的学术文献——《满文原档》。很多国外学者特别来到台北故宫,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看看它。“尤其是日本学者,他们对这套书特别有兴趣。”郑永昌说。


    学者们为什么对这套40大本的档案如此着迷?原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的满文资料,所使用的语言其实并非原始的满语,而是经过皇太极改良的新满语。而《满文原档》所使用的仍是旧满语。它完整记录了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如何在关外壮大、建立清朝的过程,是研究早期女真人的关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仅有这一套。


    郑永昌说,现在有很多人还在学习满语。对于研究清史的学者,仅仅懂汉语还不够。从清代档案可见,汉文虽然占绝大多数,但也有满文、蒙古文书写的资料。而且,很多汉文资料从满文翻译而来,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要了解历史的真相,看懂最原始的文字资料很关键。这也是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重视满文档案的原因。


    昔日深藏大内、高度机密的清代档案文书,现今已可公开展示。台北故宫博物院“密档——清代历史文书珍品展”,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展品。珍贵文献所呈现出的大清王朝二百余年的zhengzhi秘辛、宫廷生活、君臣关系以及朝代兴衰,始终让兴趣浓厚的观众每行于此,久留不去。 


    查档程序简洁不需付费


    对于世界各地“奔”着清宫档案而来的学者,台北故宫方面表示十分欢迎。他们借阅档案的程序也非常简洁。


    据郑永昌先生介绍,查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提阅档案资料。如果是一般的典藏,“随时来,随时欢迎”;如果是一些院藏的国宝级文物、特殊档案,则需要预先向院里申请。由故宫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公文流程,等院长签准,才可以提件。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电脑查阅。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更有效地借助它们进行学术研究,台北故宫的很多藏品已经陆续进行了电子数字化。也就是说,将藏品资料在电脑中形成资料库。通过电脑查阅资料库,就可以直接看到原件的原真影像。这样,既减少了提阅文物的次数,也减少了实际调阅档案所花费的时间。


    申请调阅文件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除非是需要复印或者将相关资料用作出版,可能会涉及到复印费以及版权费的问题。



  本报记者/徐小青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